尽管在国际上具有巨大的影响力,但我们很少听到深度求职(DeepSeek)的声音。他们不发表长篇“宣言”,也不在全球峰会上展示高管。首席执行官梁文锋上次公开露面是在2月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会晤中。此后,该公司几乎缺席了所有主要的科技会议。

因此,当这家总部位于杭州的初创公司的代表走上前台,对人工智能的社会影响发出警告时,值得倾听。特别是当它触及北京多年来一直试图掩盖的话题时。《南华早报》报道,深度求职高级研究员陈迪在上周的一次会议上警告说,随着自动化消除大部分工作岗位,一场严重的劳动力市场危机即将到来。他补充说,这将“动摇社会的根基”,人工智能公司必须充当“举报人”,警告公众哪些职位将首先消失。陈迪说,目前我们正处于“蜜月期”。

西方科技领袖已经对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导致的就业岗位末日发出警告,主要针对入门级的白领职位。但在中国,应届毕业生就业危机已经出现。多年来,紧张局势一直在加剧,催生了“躺平”或“啃老”等现象,这些人宁愿待在家里,也不愿接受一份他们认为自己能力过剩的工作。新的冲击可能会危及中国的经济增长。

自疫情以来,中国的青年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2023年年中,当失业率短暂升至创纪录的21.3%时,国家统计局停止公布该数据,几个月后才以一种新的方法恢复公布。即使是新计算的数据,也在8月份创下18.9%的新高,之后略微降至9月份的17.7%。不过,目前还不清楚官方数据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实际的绝望情绪。今年4月,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宣布,在招聘1730个关键职位时,收到了近120万份简历,这无意中引发了一场社交媒体风暴。当北京宣布K签证(中国版的H-1B签证)时,也引发了类似的担忧,人们担心它会偏袒外国人才。这一切都凸显了就业市场的脆弱性,尤其是在今年创纪录的大学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后。

深度求职罕见的公开警告,正值中国经济合法性与社会稳定紧密相连的动荡时期。这使得任何人工智能引发的就业中断都具有高度的政治性。观察北京如何在努力证明其创新模式能够带来广泛繁荣的同时,管理好这一点,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中国政府对人工智能的支持,部分源于未来的人口挑战。它还希望在其“中国制造2025”计划下刺激新的增长,该计划旨在将这项技术部署到各个行业。其中一个支柱是利用这项技术来解决更直接的经济威胁,例如通过电子商务、娱乐和消费电子产品领域中新的、人工智能驱动的服务来促进消费支出。但北京必须认识到,如果没有稳定的劳动力市场,就无法可持续地实现促进国内消费的目标。就业前景越不确定,人们就越倾向于储蓄。

正如深度求职的陈迪所说:“你甚至可以说,这场人工智能革命的成功标志是,它取代了绝大多数人类工作。”这意味着北京以人工智能为动力的消费目标可能会在启动之前就崩溃。政策制定者必须在危机因自动化加剧之前,紧急优先处理这一危机。中国的科技巨头也负有责任。在削减送货司机工资或挤压小型电商商户的同时,兜售人工智能繁荣的承诺是很难的。在实体经济中削减成本,同时向人工智能领域投入数十亿美元,只会加深公众的怨恨。斯坦福大学的2025年人工智能指数显示,目前中国公民对人工智能的乐观情绪是世界上最高的。但这种善意不会永远持续下去。一旦蜜月期结束,公众的信任可能会迅速逆转——随之而来的,是北京赢得人工智能应用竞赛的雄心勃勃的计划。

习近平关于失业青年应该“吃苦”的建议已经适得其反。政府现在更清楚这一点。历史表明,失业率上升与社会动荡加剧有关。即使在中国,社会不满情绪今年也在上升。北京的合法性建立在让人们就业和推动向上流动的希望之上。它不能承受一场适得其反的人工智能革命。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面临的就业挑战,特别是人工智能可能加剧的失业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社会不稳定风险。作者对中国政府的应对能力和相关政策提出了质疑,并暗示了潜在的社会风险。

原文地址:DeepSeek’s Jobpocalypse Warning Is Bad News for Beijing
新闻日期:2025-11-11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