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国在2024年史无前例地放宽了许多国家的签证要求,向19亿潜在游客敞开了大门,但实际到访的外国游客数量却远低于预期。彭博社的分析显示,外国游客的涌入以及他们本应带来的数十亿美元消费并未实现。来自美国和西欧等与北京存在政治和贸易争端的国家的游客仍然选择观望,而来自周边亚洲国家和欠发达市场的游客则有所增加。据彭博新闻社对最新政府数据的分析,今年前三个季度,外国游客入境人数略低于2300万。虽然这大约是2023年低基数的两倍,但仍仅为2019年同期的63%,远未达到北京在简化手续后所希望的全面复苏水平。

原因有很多:来自海外航空公司的国际航班大幅减少,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变化,以及西方对中国日益恶化的看法。对于北京来说,其影响将限制其支撑疲软经济和促进投资的能力。在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重返白宫,紧张局势再次升级之前,这也错失了向海外展示更好形象的机会。彭博情报高级航空分析师表示:“由于疫情、北京的政策和地缘政治,中国作为旅游目的地和商业目的地的整体吸引力受到了损害。” 他还认为,“免签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帮助,但这并不能弥补人们正在远离中国的事实。”

疫情后外国游客的急剧下降促使中国展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旅游推广活动。自中国重新开放边境以来的两年里,北京单方面放宽了对越来越多的国家的签证政策,尽管其历来偏爱互惠免签待遇。中国现在已经单方面将免签入境政策扩大到38个国家的公民。在疫情之前,只有新加坡、日本和文莱的公民可以单方面免签前往中国。北京还扩大了一项为期10天或更短的过境旅客提供免签入境的政策,目前适用于54个国家。

一位专家指出:“他们向一些国家公民提供免签待遇,而没有互惠,这表明他们有些绝望。”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随着美国贸易战威胁中国出口,吸引外国游客回流是国家主席重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宏伟计划的关键支柱。北京正与1999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通货紧缩作斗争,国内品牌陷入价格战,中国消费者的家庭储蓄率位居世界前列。未能说服西方游客相信中国是一个值得一去的度假目的地,也可能加剧北京在疫情期间关闭边境三年后开始的孤立状态。此后,中国与许多西方民主国家之间爆发了一系列贸易争端,这些敌对行动现在反映在亚洲国家与美国及其盟友之间旅游关系的近乎脱钩。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通过免签政策吸引的游客并非高消费群体。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与牛津经济研究院合作的研究显示,2019年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额达到峰值1320亿美元。该组织估计,2024年外国人仅消费了980亿美元,下降了26%。一位旅游公司创始人表示,他的美国客户现在只占业务的不到40%,而疫情前约为90%。这家公司专门提供在中国各地的豪华旅游,并以时尚的方式探索中国的文化遗产和高端餐厅及酒店而著称。

这位创始人还表示:“美国人普遍害怕中国。人们个别来说他们不受地缘政治的影响,但我们清楚地看到,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真实的。”这家公司已经不得不将韩国添加到旅游线路中。他还表示,许多美国人觉得签证程序“真的很麻烦”。“我们的美国游客正在利用过境签证豁免计划,但我们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解释它们是如何运作的。”相反,来自与中国贸易往来更好的国家(如中东)的需求更为健康。

即使是那些被吸引到中国的游客——去年头九个月近2300万外国游客中,只有略多一半,即1300万,是免签入境的——也有最初的保留。一位在东京工作的金融分析师就是其中之一。这位28岁的法国人在三月份首次前往上海进行为期一周的旅行,并在九月份再次访问了北京。虽然中国比他想象的要先进得多,但有些事情令他感到不满,比如人们插队。他说:“当你在法国或欧洲出生和长大时,你对中国的印象并不好”,这基于媒体的报道。

从国家层面来看,中国没有按国家细分游客入境人数,但彭博情报对航班和票务分析公司的数据分析显示,从中国最近的邻国来的人利用最多。2024年,从马来西亚到中国的往返预订量比2019年激增了69%,而从泰国的预订量增加了30%。尽管大多数免签优惠都给了富裕的欧洲国家,但这并没有带来大量游客。来自德国和法国的往返预订量均下降了38%,而意大利则下降了29%。

中国国家主席深知,让游客亲眼目睹真实的中国——一个在很大程度上安全、国际化且历史悠久的国家——所带来的好处。2023年11月,在旧金山中美关系处于低谷时,他表示,世界上的困难越多,“我们就越需要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敞开心扉。”仔细研究北京的游客入境人数(其中按一些国籍细分了数据),可以暗示全国各地可能反映的情况。大约10%的外国人入境中国会在首都停留。

与往返航班预订数据类似,数据显示来自马来西亚和越南以及俄罗斯的游客涌入,可能是因为俄罗斯人发现由于制裁,其他目的地受到限制。加拿大、瑞士和德国人则在避开。限制游客的一个实际现实是航班短缺,至少来自国际航空公司的航班短缺。航空分析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往返中国的国际航班恢复到2019年运力的74%。在这些与中国的跨境连接中,外国航空公司仅恢复了疫情前运力的58%,而被中国航空公司88%的恢复率所掩盖。

欧洲航空公司无法使用俄罗斯领空,除了花费更长的时间外,绕过俄罗斯飞行还会产生更高的燃料成本。许多航空公司已经削减了中国航班,因为这加上需求不足,使得这些航线无利可图。空域限制不适用于中国航空公司,它们迅速填补了外国航空公司退出的空白。即使是不使用俄罗斯领空的旅行,由于人们对前往那里的兴趣有限,也不是特别可行。一家公司的首席财务官表示,前往中国的入境旅游仍然只有疫情前水平的40%左右。“我们认为这种情况会继续下去,”他称之为“新常态”。

其他在中国运营了几十年的航空公司已经退出了。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在七月份退出了,而汉莎航空、北欧航空公司和英国航空公司也取消了航线,因为它们在经济上变得不可持续。一家航空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表示:“市场根本不存在。”这家菲律宾航空公司也大幅削减了航班。

不断变化的经济联系是需求低迷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监管复杂性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日益加剧,西方公司一直不愿增加在中国的投资,这也阻碍了旅行。对ForwardKeys数据的分析显示,前往中国出差的预订量仅为2019年水平的52%,而休闲预订量去年恢复了79%,而且因工作旅行的人并没有留下来享受中国提供的其他服务。一家专门从事商务预订的公司过去常常为国际高管组织前往中国的旅行。“现在,这些会议在东京或首尔举行,他们在工作旅行结束后前往日本或巴厘岛的其他地方,”一位创始人说。“这从根本上改变了。”

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中国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来自发达国家的公民不太可能对中国的经济影响和军事实力持积极看法,根据一项调查显示。例如,来自日本的游客在对日本公民的逮捕事件发生后持谨慎态度,而来自美国和加拿大(反华情绪加深)的游客则明显避开了。华盛顿和北京在台湾和南海等一系列热点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这正在破坏商业信心,并限制了基层交流。

除了航空物流和地缘政治之外,中国对许多人来说仍然是一个令人生畏的地方。即使在上海和北京等枢纽,英语的使用也不广泛,而且该国拥有自己的移动支付系统,不鼓励使用现金,并且在不学习普通话的情况下很难弄清楚。互联网也受到严格审查,因此无法访问谷歌或Instagram等网站。一位来自新加坡的27岁室内设计师开始注意到更多社交媒体视频展示了中国多样的风景和生活。但尽管这个小岛国对中国的印象总体上是好的,但她还是因为技术上的复杂性和语言障碍而没有去旅行。“仍然有很多障碍需要跨越。”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提到了中国为了吸引游客所做的努力(如免签政策),但主要笔墨集中在分析西方游客不愿前往中国的各种原因,包括地缘政治紧张、对中国形象的负面看法、航班减少等,整体基调偏负面,强调了中国在吸引西方游客方面遇到的挑战,甚至用'绝望'来形容中国政府的努力。虽然也有提及一些积极的方面,但负面情绪占据主导。

原文地址:Why Aren't Tourists Traveling to China? Foreigners Skip Despite Visa-Free Entry
新闻日期:2025-01-0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