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次承诺结束国内保护主义——新经济。
中国最高经济规划机构本周发布了一系列新的指导方针。但这与美国或唐纳德·特朗普无关。事实上,这份文件完全是关于最新努力消除中国企业在国内面临的壁垒——揭示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一个较少被关注的结构性弱点。尽管中国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对外开放,但它从未彻底改革自己的国内经济,以阻止各省市不公平地偏袒当地企业。
承认国内保护主义依然盛行,在某种意义上证实了长期以来外国对中国作为一个被操纵的系统的批评。美国财政部最高国际官员杰伊·尚博去年强调了中国“尤其是在地方和省级层面”存在的保护主义。
中国政策制定者希望,消除地方壁垒将降低物流成本,促进竞争,提高生产力,并改善整体商业信心。但国务院1月7日在文件中提到统一市场的概念“在中国并不新鲜”,至少可以追溯到2013年,这表明观察人士可能不应期望会有实质性的改变。
几十年来,中国地方官员通过追求本地区增长和增加税收来获得晋升。这激励他们支持当地雇主,并通过税收优惠、补贴利率、监管执法、政府采购偏好、资源分配和许可规则等手段,将其他地区的竞争对手拒之门外。
习近平主席及其前任们提出的每一项“运动”,如发展太阳能、发展电池产业或创新电动汽车,都为推动当地生产提供了新的动力。“每个省都想要自己的产业冠军,提供税收收入,为个人谋取利益,并达到地方官员的考核目标,”英国智库地缘战略委员会的中国问题专家查尔斯·帕顿去年在一篇文章中说。“这种地区保护主义是中国产能过剩问题的重要原因,”他写道。
相对于低迷的国内需求,这种过剩的供应最容易在生产者价格指数中看到。2024年,工厂出厂价格下跌了2.3%,该指数已连续27个月处于通缩状态。更广泛的价格指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出现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收缩。
中国的国内保护主义也有效地刺激了出口。公司可能会发现,与在中国其他地方与省市官员打交道相比,争取外国客户和投资者更容易。
但外部世界对北京的态度正在变得不那么友好。不仅自诩为关税爱好者的唐纳德·特朗普将重返白宫,而且欧盟也开始征收关税,称其贸易逆差规模过大。这增加了习近平及其助手加强国内经济的压力。
一些中国经济学家对这一统一市场倡议表示热情。北京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何伟文将其力量比作1815年至1871年德国各邦的统一力量。他说,德国经济在消除内部壁垒后“蓬勃发展”。
但何伟文是在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统一全国市场的指令近三年后发表此番言论的。这说明中国在实际落实其愿望方面显然面临挑战。值得注意的是,本周的最新公告未能像通常在中国经济政策出台后那样引发投资银行经济学家的一波评论。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最新指导方针,对从保护产权和公平竞争到管理运输和电信网络、土地交易和产品标准的规则等广泛问题提出了要求。还将设立一个公共投诉渠道,公司可以在此点名批评那些不遵守新措施的人。根据荣鼎集团的说法,最新的措施除了将官员在推进该倡议方面取得的进展作为“关键绩效指标”之外,“最终将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运营问题”。
但该研究小组警告外国公司,不要因此而得出结论,认为所有这些措施都将对解决更广泛的挑战大有帮助。换句话说,也许没有德国1871年的统一那么令人难忘。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虽然报道了中国政府试图解决国内保护主义的努力,但同时也强调了这一问题的长期性和根深蒂固,以及过去类似政策执行的失败。作者对中国能否真正实现统一市场持怀疑态度,暗示地方保护主义是导致产能过剩和经济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指出外国对中国的贸易态度正在转变,暗示中国面临的外部压力。
原文地址:China Pledges to End Domestic Protectionism—Again: New Economy
新闻日期: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