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展开调查,发现存在歧视外国企业的情况,这为未来可能限制中国进入欧洲公共招标市场打开了大门。
欧盟周二发布了一份历时九个月的调查报告,报告指出,中国利用复杂的法律、目标和措施网络,在所有类别的医疗器械和中国全境,反复且不公平地强烈偏袒国内企业,而非欧洲企业。
该报告称:“欧盟委员会的结论是,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的措施和做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医疗器械采购方面实施的措施和做法,确实存在,并且在中国全境适用。”报告还指出,“中国并未提出任何具体的纠正措施,以补救这种严重且反复出现的准入障碍。”
继布鲁塞尔去年决定对电动汽车征收更高关税后,此举可能进一步加剧欧盟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作为回应,北京威胁要对白兰地和猪肉征收关税。
对医疗器械相关招标的调查于去年4月启动,是欧盟所谓的“国际采购工具”的首次应用。该工具是一项2022年的法律,旨在促进公共采购市场准入方面的对等。
北京推动国内医院更多使用本地设备可以追溯到2015年国务院的决定。在过去的两三年里,包括安徽在内的各省份采取了进一步的措施,帮助中国企业提高向医院供应产品的机会。这些举措是更广泛的“中国制造”计划的一部分,旨在到2025年促进关键行业的国内产业发展。
近年来,北京对医疗技术领域的地方和国有采购的关注度有所提高,中国各地政府对许多类别的设备都提出了严格的国内产品要求。据欧盟去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引用的数据显示,这一转变使中国在这些商品方面的13亿欧元(14亿美元)贸易逆差在短短一年内转变为52亿欧元的顺差。此次调查的重点不是扭转这一趋势,而是要实现公平竞争。
长期以来,欧盟在进入中国采购市场方面一直存在不满,欧盟官员去年在访问北京期间在最高级别会议上提出了这个问题。据知情人士透露,在为期九个月的调查过程中与企业和官员进行的磋商未能找到可接受的解决方案。
据专注于中国研究的智库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ics)的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医疗技术市场价值为1350亿欧元。在该行业运营的主要欧洲制造商包括西门子和飞利浦。
欧盟认为,北京一直在推行扭曲市场的措施和做法,以实施其“中国制造”政策,并实现到2025年中国企业生产的“核心医疗设备部件”占国内市场85%的目标。高端设备的目标是70%。
报告发现,中国已在中央和省级层面制定了其他若干目标以及立法,以实现这些目标。除此之外,调查人员还发现,采购框架的结构方式对以盈利为导向的公司来说是不可持续的,例如,要求大幅降价高达95%,或要求所有报价都必须在最低报价范围内。
报告发现,在中国无法在国内采购,必须从国外进口医疗器械的情况下,企业必须经过繁琐的程序,需要政府批准,并且更倾向于愿意转让技术的公司。
作为下一步,欧盟执行机构将评估是否符合其利益,以提议采取反制措施。这些措施可能包括限制中国进入欧洲的公共招标市场。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欧盟对中国医疗器械采购中歧视外国企业的指责,并引用欧盟的调查报告,大量篇幅描述了中国相关政策对外国企业的不利影响。尽管文章也提及了中国政策的背景和目标,但整体基调偏负面,强调了贸易摩擦和不公平竞争的问题。
原文地址:EU Probe Finds China Discriminates in Medical Device Procurement
新闻日期:2025-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