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汽车在2025年面临严峻挑战,难以与中国比亚迪、小米竞争。

大众汽车在2024年表现不佳,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甚至提出了关闭德国工厂的可能性。今年情况可能更糟。由于其同名品牌大众在2025年没有新的电动汽车推出,关键产品的发布因软件开发延迟而被推迟,该制造商的交付量可能再次下滑。问题在中国最为突出,比亚迪等制造商凭借价格实惠的电动和混合动力车型占据主导地位。在美国,当选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威胁要提高关税时,大众汽车仍然没有提供美国消费者喜爱的皮卡。

大众汽车产品线的空缺使得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重组这家工业巨头的努力变得复杂,该公司正因产能过剩和竞争加剧而步履蹒跚。虽然布鲁姆去年年底与工会达成协议,削减德国的成本,并指望与Rivian Automotive Inc.和Xpeng Inc.的合作来加强大众汽车在美国和中国的产品供应,但这些新车型要到本十年末才能上市。“在未来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大众汽车被迫向新客户销售旧技术,”汉堡附近的汽车分析师马蒂亚斯·施密特表示。“这将很困难。”

大众汽车仍然从其受欢迎的内燃机车型中获得丰厚的利润,但其对纯电动汽车的押注并未按计划进行。由于补贴减少和充电基础设施不足,欧洲的销量停滞不前,美国的销量下滑。该制造商的第一个电动车型比计划晚了几年推出,并且软件存在故障,也加剧了这种低迷。在中国,大众汽车的一个主要利润驱动因素是豪华电动汽车市场未能起飞,这损害了包括奥迪Q8 e-tron和保时捷AG在内的其高端品牌车型的销量。在大众市场,大众汽车正努力与比亚迪、蔚来和小米公司竞争,这些公司的插电式汽车拥有大屏幕和先进的语音识别技术。该制造商也没有提供在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流行的增程型电动汽车。“大众汽车的主要问题是产品,”伯恩斯坦分析师斯蒂芬·赖特曼表示。“他们拥有人们不购买的电池电动汽车的生产能力。”

Stellantis NV计划今年推出包括Jeep Wagoneer S和菲亚特Grande Panda在内的新电动车型,以求赢回在美国和欧洲的市场份额。雷诺汽车公司押注于包括雷诺4在内的新款经济型电动汽车的需求。宝马集团正在开始其多年来最大的一次改革,推出其首款Neue Klasse电动汽车,这是一款中型SUV,配备一个横跨挡风玻璃的屏幕,预计充电一次可行驶约800公里(497英里)。批量生产预计将于今年在匈牙利开始。

布鲁姆正在采取措施填补大众汽车的产品组合空白。大众品牌在11月推出了Tayron,这是一款大型SUV,也作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售,预计将于今年开始交付。该集团正在更新包括大众T-Roc和奥迪Q3在内的受欢迎的内燃机车型,并准备交付斯柯达Elroq,这是其最经济实惠的电动SUV之一。在欧洲,由于对其汽油动力车型的强劲需求,大众汽车成功地捍卫了其市场份额。它还大幅改进了车载软件,尽管施密特表示,大众品牌的形象仍然因其早期的失误而受到损害。

分析师认为可能改变游戏规则的下一代车型,包括价格低于25,000欧元的电动汽车ID. 2all,要到2026年才会开始交付。当两年前发布该车型时,大众汽车表示它将像高尔夫一样宽敞,像波罗一样经济实惠,这两款车型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推出以来已售出超过5700万辆。在中国,大众汽车的目标是从明年开始重新获得市场份额,届时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的汽车将进入展厅。布鲁姆承诺,它们将包含更符合当地口味的技术。该集团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中国每年销售400万辆汽车,高于去年的293万辆。“推出新车型是一种解决方案,但保持我们广泛的产品组合同样重要,”大众汽车发言人斯特凡·沃斯温克尔表示。“在过去几年里,我们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拥有真正优秀的车型,具有高性能的软件和高质量。”

在美国,如果特朗普领导的白宫实施更高的关税,业务将变得更加复杂,大众汽车正在通过其复兴的Scout品牌准备皮卡和坚固的SUV。该品牌旨在提供电动、混合动力和增程型电动汽车的选择,但它们要到2027年才会上市,它们的受欢迎程度最终可能取决于是否有激励措施来降低它们约60,000美元的标价。不确定性也正在影响大众汽车的本土市场。德国正从两年的经济衰退中挣扎,并准备在2月份举行提前选举。2024年,电动汽车在欧洲最大的经济体中的销量暴跌,布鲁姆警告说,该国的条件不足以让工业企业抵御更激烈的竞争。伯恩斯坦的赖特曼表示,大众汽车削减德国产能和劳动力成本的工会协议只是一个开始。“削减成本是好事,但也要找到让你的产品卖得更好的方法,”他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提到中国汽车制造商(如比亚迪、小米)在电动汽车市场上的竞争优势,以及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面临的挑战,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和对传统汽车制造商的压力。同时,也提到了中国市场竞争激烈,对大众汽车不利。

原文地址:Volkswagen Faces Tough 2025 As It Struggles to Compete With China's BYD, Xiaomi
新闻日期:2025-01-1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