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给自足政策或阻碍中美能源交易。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暂缓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关税,同时其政府正在审查其首个任期内达成的贸易协议,希望中国能增加购买美国石油、天然气和农产品。然而,这可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中国多年来致力于进口多元化,部分原因是为了应对贸易战,加上经济降温,使得北京在开放市场以缩小贸易逆差方面的回旋余地大大减少。

新政府已经关注到2020年中国承诺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中国在第一份贸易协议中未能兑现承诺。在疫情肆虐的两年里,能源领域的缺口最为明显。在液化天然气、原油和煤炭等项目上,中国最终的购买量仅为承诺的三分之一左右。在农产品(谷物、大豆和肉类)方面,中国完成了其承诺的83%。

新任国务卿马可·卢比奥表示,美国液化天然气应在新一轮贸易谈判中用作筹码,而财政部长人选斯科特·贝森特则表示,他将敦促北京增加农产品采购,甚至可能寻求“弥补条款”。但中国已利用这几年加强了贸易防御,包括提高本国粮食和能源产量,以减少进口开支。北京不太可能为了安抚一个对立的贸易伙伴而牺牲其供应安全。

海外商品来源也已多元化。在特朗普首次当选总统的2016年,美国占中国进口总额的40%以上。根据中国去年头11个月的贸易数据,这一比例已降至不到20%。尤其是巴西,已经弥补了这一缺口。自乌克兰战争爆发以来,中国还额外获得了大量来自俄罗斯的受制裁商品,俄罗斯是石油、天然气、煤炭以及谷物和金属的主要供应国。

液化天然气就是一个例子。在上一次贸易战期间,美国对中国的出口在2019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处于停滞状态,但现在廉价的俄罗斯燃料的供应使得这种情况变得不那么重要了。尽管美国对中国的液化天然气销售有所增加,但这种超低温燃料只是众多选择之一,其中还包括许多更便宜的替代品。中国的煤炭和天然气产量均创下纪录,可再生能源以惊人的速度扩张,俄罗斯的管道正在输送越来越多的天然气。

此外,中国经济放缓和需求下降也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去年,中国的原油进口量有所下降,其中从美国的购买量从2023年的1400多万吨降至1000万吨以下。预计本季度中国的玉米采购量将降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

当然,如果北京愿意,从美国大宗商品多元化也可以开辟快速增加进口的途径。例如,一些与美国液化天然气签订长期合同的中国买家出于物流原因已将货物转售给欧洲。这些货物很容易被重新运往中国以增加进口量。中国还提高了其在贸易战中发动攻势的能力,在它作为生产者或加工商发挥巨大作用的市场中采取了先发制人的行动。去年12月,中国禁止向美国销售包括镓、锗和锑在内的稀有金属,这是出口管制的第一步,如果与华盛顿的贸易摩擦升级,这些管制可能会扩大到数十种小众材料。至关重要的是,这些都是具有高科技民用和军事应用的矿物。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提到了中国在贸易承诺上的不足,以及通过自给自足来减少对美国依赖的策略。这在一定程度上暗示了中国对美国的不信任和不合作态度,以及可能对美国造成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China’s Self-Reliance Push Hampers Trump-Pleasing Energy Deals
新闻日期:2025-01-21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