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地调降通胀目标,或预示全国性政策转向。

中国多个地区已下调今年的通胀目标,这可能是为3月份将全国通胀目标设定在3%以下(这将是二十多年来的首次)做准备。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努力摆脱通缩压力之际,中国各地政府开始承认,在2023年和去年消费者通胀率仅为较低水平后,实现更快的物价增长将是一项挑战。除四个省份外,中国大陆其余31个省份均设定了今年物价涨幅在2%左右的目标。这低于去年大多数省份设定的3%的目标,后者与全国目标一致。由于地方经济目标与中国全国人大会议后宣布的议程密切相关,高盛集团和包括国盛证券在内的中国券商的经济学家认为,省级层面的变化可能预示着高层官员将公布类似的通胀目标。

自2004年以来,中国通常将年度通胀目标视为上限而非约束性目标,一直保持在3%或以上。该目标上次调整是在2020年疫情期间,当时决策者将其提高到3.5%。香港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表示,新目标将代表官员们“努力实现”的水平。“与增长目标不同,很少有具体措施来努力实现通胀目标。”尽管如此,打破多年来的惯例将反映出,在中国面临2024年末一系列刺激措施后美国提高关税的威胁时,采取更现实的方式来引导这个18万亿美元的经济体。由于房地产危机,国内需求仍然疲软,中国正走向几十年来的首次全面价格下跌。

较低的消费者通胀目标可能意味着中国也在削减信贷扩张目标,该目标一直设定为与实际经济增长和物价增长目标“一致”。去年信贷存量增长了8%,相当于其他两个目标的总和。中国于2001年开始公布年度消费者通胀目标。在此之前,它依赖其他价格指标,并且并不总是给出具体的数字目标。

尽管发达经济体的央行通常将通胀目标设定为2%,并设计货币政策来实现这一目标,但中国人民银行并没有这样一个单一的目标。相反,它有几个相互冲突的目标,包括促进增长和稳定人民币。由于近几周人民币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中国人民银行没有放松货币政策,而是选择让市场流动性收紧。与其他主要经济体不同,中国在疫情后重新开放后,消费者价格未能回升。经济学家们一直低估了过去两年的通胀,因为房地产低迷和日益恶化的就业市场给家庭支出带来了压力。政府承诺在2025年优先促进消费,但迄今为止,其措施大多只产生了暂时的效果。彭博社对分析师的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通胀率到今年年底将达到0.8%。

尽管高层官员近几个月来一直关注通缩问题,但迄今为止的政策刺激措施仍然围绕着实际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目标,这意味着它会根据价格变化进行调整。根据中国一些最重要省份设定的增长目标,中国今年的GDP目标可能会保持在5%左右。目前尚不清楚官员们是否会认真对待任何新的通胀目标,并加大力度刺激消费者价格。在通胀前景突出的四个省份中,西藏设定的目标是3%以内,而云南没有公布目标。山东省政府呼吁消费者价格增长达到“合理水平”,湖南省表示应与全国其他地区保持一致。高盛经济学家表示,如果中国将今年的通胀目标降至2%,但仍将其视为上限,“鉴于CPI通胀率一直低于1%,这将对市场没有影响,甚至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在报告中表示,“如果将CPI通胀目标从3%调整到2%是为了朝着‘目标’而不是‘上限’迈进,这将意味着需要采取更多政策措施来刺激需求和通胀。”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中国,但是指出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通缩压力,房地产危机等负面问题,并且暗示政府的刺激政策效果有限,总体上负面情绪占主导。

原文地址:China Starts Lowering Price Goals to Match Deflationary Reality
新闻日期:2025-01-2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