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键矿产管制:别被炒作蒙蔽

近期,关于中国关键矿产短缺的评论甚嚣尘上,让人觉得美国末日将至。但请忽略这些炒作——美国不会有事。

我更喜欢用25年前刚进入大宗商品市场时大家常用的称谓:次要金属。当然,“次要金属”远不如“关键矿产”那样激动人心,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每个开采这些金属的矿商都将自己重塑为关键矿产生产商。这听起来更性感,有助于提高公司股价。

但我早年学习的那些行家称其为“次要”而非“关键”是有原因的:与铜、铝,更不用说原油、铁矿石或小麦相比,它们的市场价值微不足道。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不重要;但在讨论它们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时,我们应该从美元价值的角度来看待。

中国已将五种金属列为目标:钨、碲、铋、钼和铟。中国是所有这些金属的最大生产国。但出口管制——而非彻底的出口禁令——会让美国经济崩溃吗?不会。看看美国的进口账单就清楚了。首先,声明一下,关于次要金属的统计数据并不完整,所以请将我的计算视为粗略估算。我依赖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的数据来获取数量;对于价格,我使用了彭博社从不同交易来源汇编的数据。

钼与其他四种金属不同。美国是主要的生产国,华盛顿对这种金属征收高达6.6%的关税,以保护其产业。按当前价格计算,美国去年消费了价值约4.8亿美元的钼,用于生产钢合金。国内产量足以满足当地需求。

其他四种金属主要由中国主导,美国依赖进口。但这些采购的价值微不足道。我的计算表明,美国每年花费约3亿美元进口钨,约3000万美元进口碲,约9000万美元进口铋,以及不到100万美元进口铟。这四种金属的总年度成本不到5亿美元;相比之下,美国去年进口我喜爱的橄榄油的支出是这个数字的三倍多。

商品观察家可能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与之前大肆宣传的稀土元素领域的情况相同。人们的担忧比比皆是,但进口构成该类别的17种金属的成本微乎其微。美国地质调查局计算出稀土进口额为1.6亿美元。这个数字太小了,即使是首席成本削减官埃隆·马斯克也不会在意。

次要金属的进口额可能会增加5倍、10倍、20倍,甚至50倍,但对于美国经济而言,也不过是一个四舍五入的误差。然而,今天的价格低于十年前。你注意到它们价格高的时候了吗?没有;这是有原因的。例如,铟在2011年曾高达每公斤800美元;现在是345美元。钨是最受关注的关键矿产之一,其最常见化合物的成本比2011年的峰值低25%。即使由于中国的限制导致价格上涨,回收利用也会增加,美国工程师将努力减少使用,并找到替代品。高价格会抑制高价格。

如果中国停止,而不仅仅是限制出口呢?诚然,北京通常是某些化合物的唯一来源,而且它们在某些应用中至关重要。但我不认为会出现完全的出口禁令,除非是在最离奇的情况下,例如美国和中国之间的战争。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我更担心的将是核武器级铀的价格,而不是铟的价格。

除非你身处需要这些次要金属的行业——比如制造需要钨的穿甲弹,或者使用铟的LCD屏幕,或者使用碲的光伏太阳能电池——否则目前中美之间关于它们的冲突只是一种干扰。不要让“关键矿产”的标签吓唬你,让你相信美国经济面临威胁。它没有。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作者通过数据分析和历史对比,试图减轻人们对中国关键矿产管制的担忧,认为美国经济不会因此受到严重威胁。同时,作者也承认了中国在某些金属生产中的主导地位。

原文地址:Don’t Fall for the Hype About China’s Critical Minerals Controls
新闻日期:2025-02-1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