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关注外部因素,货币宽松或受限**

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将重视海外经济因素,并在必要时调整政策。此举被视为承认人民币面临贬值压力,货币宽松受到外部制约。

央行在周四发布的季度货币政策报告中指出,将“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择机调整优化政策力度和节奏”。该报告罕见地展现了央行对未来经济的展望和政策规划。

另一迹象表明,外部因素在决策者考量中占据更重要地位。央行此次报告中,删除了以往“以我为主”的措辞。近年来,央行频繁使用该表述,意在强调国内经济需求是决策的首要驱动因素,即使这意味着在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加息时,中国仍可能选择降息。

分析人士认为,新的政策指引实际上是对人民币面临不利因素的委婉承认,这些因素包括美国大选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导致中国推迟了货币刺激措施。当然,自9月份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出现反弹企稳,可能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近几个月来,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压力,央行面临艰难的政策权衡。在这种情况下,实施更果断的货币宽松政策变得困难,因为这可能会加剧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许多投资者和分析师曾预计,过去两个月央行会降低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RRR),以释放更多资金用于贷款,但这一举措尚未实现。彭博社1月份对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市场预期第一季度将下调50个基点的存款准备金率,并下调10个基点的政策利率。

近几周,随着央行加大对人民币的支持力度,这种预期开始转变。在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报告后,一些分析师再次警告称,鉴于其在确保人民币汇率稳定方面的强硬措辞,官员可能会在短期内跳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或利率等“高调”的宽松措施。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 Group Inc.)包括在内的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存在中国人民银行依赖回购操作等低调工具来管理银行间流动性,并跳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高调宽松措施的风险。在外汇稳定性可能优先,并且由于关税的不确定性仍然显著的情况下,这限制了中国人民银行在短期内降低政策利率的能力。”

花旗集团(Citigroup Inc.)的经济学家现在预计,由于中国人民银行的报告缺乏紧迫性,降息和降准只会发生在第二季度。他们在一份周五的报告中写道,在这种美中贸易战的背景下,“当双方仍在为谈判做准备时,中国人民银行可能会试图维持货币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报告中重申,将保持人民币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并化解汇率过度波动的风险。

在中国政府推出包括大幅降息在内的一揽子刺激计划后,中国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但中国经济仍面临长期挑战,包括持续的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者信心疲软。

中国人民银行承诺将使用包括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和公开市场操作在内的工具来保持流动性充足。它重申,促进通货膨胀反弹将是货币政策的重要考虑因素,并将引导信贷“合理”扩张。

央行还警告说,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某些国家”贸易政策的变化可能会推高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中国人民银行在该报告的专门章节中讨论了其调节银行必须预留多少现金作为准备金的工具。它表示,通过将平均比率从最高的20.1%降至目前的6.6%,央行向金融体系注入了流动性,并支持了经济增长。

央行承诺未来将进一步完善这一工具,但没有提供更多细节。天风证券(Tianfeng Securities)的分析师(包括)周五在一份报告中写道,这可能意味着将允许更多类型的资产被计入准备金,这将允许银行扩大贷款并支持经济。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虽然总体客观,但是提到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如通货紧缩、房地产市场低迷和消费者信心疲软,以及外部因素对中国货币政策的制约,这些都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

原文地址:China’s Central Bank Nods to Outside Forces Hindering Easing
新闻日期:2025-02-1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