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银行重新评估在华策略:特朗普政府加剧紧张局势**

去年12月中旬,华尔街各大银行的代表与美国财政部官员会面,旨在更好地了解他们的客户如何遵守投资中国公司的新规,这些公司可能构成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据知情人士透露,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银行的银行家们在会后感到困惑,对于哪些交易符合规定,以及需要哪些报告才能遵守复杂的指导方针,他们的问题多于答案。由于事涉敏感,这些人士要求匿名。

Akin Gump Strauss Hauer & Feld LLP合伙人、国家安全法顾问表示,在新规下,银行“可能对提出某些交易更加谨慎”。他预计,这将对投资中国公司产生寒蝉效应。

美国官员含糊不清的指导意见,只是华尔街公司在试图进入中国67万亿美元金融服务市场时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最新例证。在中国向世界开放银行体系五年后,贷款方面临着来自双方的压力: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交易量减少,而美国则对中国投资施加了越来越多的限制。现在,随着两国实施新的关税,以及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领导下紧张局势加剧,前景预计将变得更加糟糕。

中国投资银行业务扩张的瓦解,标志着华尔街的一次重大转变。中国曾经是全球金融的掌上明珠,现在却逐渐黯淡,迫使各大银行重新调整增长策略。虽然许多银行正在将亚洲资源转移到日本和印度,但中国留下的空白难以填补。全球银行在中国拥有超过450亿美元的风险敞口,根据早期的估计,到2030年,中国本应带来近90亿美元的综合年收入。

这种悲观的情绪与几年前的无限乐观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摩根大通首席执行官杰米·戴蒙谈到要将摩根大通带到中国,而高盛集团则设想在最乐观的情况下将其员工人数增加一倍。这些雄心壮志现在都化为泡影:没有一家外国银行在中国获得任何有意义的利润,而且大多数银行都缩减了投资并裁员。在过去四年中,交易量放缓至爬行状态,股市在三年内下跌,而美国股市则飙升。

曾在中国创业的硅谷银行前首席执行官表示:“华尔街银行既被误导又过于乐观。”他评价这次冒险时说:“被误导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有悠久的虚晃一枪的历史。” 华尔街最大银行的领导人,曾经公开表达他们对中国的承诺,现在变得更加沉默。对大多数人来说,战略已经转变为蛰伏、最小化成本以及避免失误或声誉风险。知情人士表示,这种被动战略几乎没有大胆行动的空间,除非美国放松对中国的压力,否则不太可能发生重大变化。

一个迹象表明情况发生了多大变化,在中国,亚洲议题已基本从大多数银行的高级全球会议中消失。来自日本和印度的收入增加有助于缓解冲击,即使北京推出一波又一波的刺激措施,一些高管仍然对中国前景的任何有意义的改善持怀疑态度。

撤退的迹象越来越多,尤其是在过去两年中。经过几轮裁员后,最大的全球公司已经削减到最低限度,削减到中国监管机构维持在该国运营所需的最低人员配置。包括贷款、交易和投资在内的对华综合风险敞口下降了五分之一。在四家银行中,主要来自与国内公司经纪业务合作的综合利润在2023年仅为3370万美元,这是可获得的最近一年,而2020年则略有亏损。再往前追溯,高盛的证券部门在截至2023年的五年中在中国赚了4.9亿元人民币(6700万美元)。这只是该银行去年报告的超过130亿美元的全球净收入中的一小部分(0.50%),并且与首席执行官大卫·所罗门2024年的3900万美元薪酬相差不远。摩根大通的经纪业务在同一时期仅赚了2600万美元,而2024年的全球收入接近570亿美元。

每家银行都以某种方式感受到压力。

高盛的中国员工人数从2022年的峰值下降了15%,此前经历了两年由交易量大幅下降推动的裁员。目前的400多人比五年前增加了三分之一以上,但远低于该银行最乐观的600名员工的预测。该银行不再公布其对华风险敞口的数据。知情人士称,自2019年以来,摩根大通在中国大陆的投资银行员工人数减少了一半,到2024年底约为50人。摩根大通在2023年进行了重大的领导层变动。它为其本地注册银行任命了一位新总裁,为其资产管理实体任命了一位新的中国首席执行官,并任命了两名香港高管担任中国联席主管,这标志着该机构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战略调整。知情人士称,该公司甚至为美国实施类似于对俄罗斯的全面制裁的最坏情况做好了退出中国的准备。其中包括从中国移除或重新安置关键客户和公司数据的应急计划。知情人士称,近年来,摩根大通的几位全球经理在内部会议上多次对中国表示担忧。去年推动了多年来在中国和香港的裁员,并在其在岸扩张中更加谨慎,预计盈利能力有限。由于疫情后经济难以复苏,该银行缩减了其雄心,选择不建立在岸经纪业务,而是专注于衍生品和期货的精简策略。它从香港监督其大部分中国经纪和咨询业务。

花旗集团已退出其在岸消费者财富业务,这是其更广泛的亚洲撤退的一部分。知情人士在9月份表示,由于美国监管机构指示该银行首先解决国内数据和风险问题,因此其建立中国证券部门的努力陷入停滞。美国银行是唯一一家没有在岸证券业务的华尔街巨头,尽管它在香港运营。这些银行的代表拒绝置评。

回顾过去,对中国开放的兴高采烈可能被错放了,而且肯定是短暂的。几个月之内,由于疫情和房地产危机抑制了增长,以及北京对房地产到科技等高增长行业的打击,股票、债券和并购交易开始放缓。

在金融科技巨头蚂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募股失败后,银行的前景遭受了重大打击。在一个震惊全球市场的最后一刻的举动中,中国监管机构叫停了这笔350亿美元的首次公开募股,这将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剥夺了花旗集团、摩根大通和其他公司的大量承销收入。首次公开募股的价值从2020年的创纪录水平暴跌,之后在去年年底有所回升。不仅市场下滑,全球银行也未能从中国国内巨头那里获得太多业务。尽管大肆开放,但在过去五年中,只有两家公司——高盛和瑞银——在香港首次公开募股中排名前五。他们也没有在在岸首次公开募股中取得任何进展,尽管他们正在赢得香港二级市场的业务。

在离岸债券业务方面,情况也类似,在开发商出现一波违约后,高收益市场几乎关闭。自开放以来,汇丰控股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曾跻身此类垃圾债券交易前五名的银行,而上次发生在2021年。涉及中国公司的并购交易也有所下降,之后在去年反弹,瑞银占据了榜首。尽管中国允许外国银行通过收购国内合作伙伴来控制自己的命运,但几个关键市场仍然基本关闭。获得额外的产品许可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管理结构性产品的严格规定,证券化市场是禁区。财富管理领域仍然由国内企业主导,为贝莱德集团等公司留下的空间很小。先锋集团于2023年完全退出。对于一些银行家来说,这些限制表明中国的开放比宣传的更为微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型华尔街银行的高管表示,对私营部门的打击、受限制的资本获取以及共产党控制的收紧扼杀了任何有意义的进展。

高级管理人员长期以来承认,他们在中国的证券业务仍然受到限制,无法与当地经纪公司竞争,这些经纪公司最近恢复了降低费用,因为交易渠道已经枯竭。即使在开放之后,全球银行的在岸实体仍然仅占其整个大中华区业务的一小部分,香港贡献了大部分收入和利润。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的代表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事后看来,对于美国银行——以及在较小程度上对于摩根士丹利——来说,避免在岸进行大量资本支出,而是从香港运营其大部分中国业务,这是一种辩护。对于其他公司来说,退出中国并不容易。知情人士表示,放弃许可证可能会发出负面的市场信号,给与监管机构的关系带来压力,并使未来的重新进入复杂化。

对于非美国银行而言,中国的展望不那么糟糕。欧洲和其他全球公司正在重新调整其策略,将市场视为超卖并准备复苏。总部位于苏黎世的瑞银没有受到美国政府的压力,正在推进今年获得其证券业务的完全所有权,并且在2024年创下纪录后预计会有更多收益,当时其大中华区股票增长超过20%。乐观的一个迹象是,该银行上个月在上海举行的会议上看到外国参与人数显着增加。

一些美国银行仍然认为中国具有潜力,他们表示这是一项可能需要数年才能结出硕果的长期赌注。一位高级投资银行家预计2025年将实现两位数的增长,但由于政治和经济竞争日益复杂,这些收入预测变得越来越不可靠,这位高管表示。

美国银行继续从香港获得可观的利润,香港历来占大中华区收入的大部分。知情人士称,在摩根士丹利,香港和中国的股票和交易业务在2024年增长了20%以上。银行家们也受到香港中国股票最近反弹的鼓舞,由于有迹象表明中国正在加入人工智能的热潮,香港股市上周创下新高。然而,北京重振经济的努力未能说服全球银行重新制定其扩张蓝图。高管们表示,尽管交易渠道略有复苏,但公司仍在努力应对现金流挑战、疲软的消费需求以及外国对中国股票的兴趣减退。

然后是特朗普,这是华尔街雄心的最新也是潜在的最大变数。美国总统已经对中国征收了10%的关税,并且上周通过誓言对所有钢铁和铝进口征收25%的关税来加剧了他的全球贸易战。威尔科克斯并不认为总统会对他的超级大国竞争对手手下留情。

威尔科克斯说:“特朗普将对中国强硬;他是自恋的,因此可以被操纵,而中国不尊重他。” “尽管他们经常感到失望,但美国首席执行官总体上仍然莫名其妙地乐观。记忆短暂。”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华尔街银行在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困境,以及由于中美关系紧张导致的不确定性。虽然文章也提到了部分银行在中国的增长和利润,但整体基调偏向负面,强调了风险和困难。

原文地址:From JPMorgan to Citi, Banks Are Rethinking China as Trump Ramps Up Tensions
新闻日期:2025-02-1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