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天气预报领域的应用,以提升其气象预测能力。然而,这也面临着国家安全优先事项与保持气象领域领先地位之间的两难。
中国气象局已讨论利用深势科技(DeepSeek)来辅助其建模工作,这是利用人工智能提升预报准确性的大趋势的一部分。美国和欧洲的机构也在评估这项技术。
然而,创新与安全之间的紧张关系在中国尤为明显。在中国气象局关于人工智能气象应用的管理条例草案中,将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首要指导原则。该指令还授权气象局检查人工智能天气模型供应商的数据和算法。
天气与安全长期以来就密不可分。美国陆军催生了国家气象局,但中国对气象行业的严格控制尤为突出。中国将气候数据视为敏感信息,并加以严格管控。中国商业实体被禁止发布公共天气预报,尽管存在一些法律灰色地带。
目前尚不清楚深势科技将如何整合。香港气象初创公司Stellerus的首席技术官徐杰夫表示,深势科技并非严格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天气预测模型,但一个明显的用途可能是利用深势科技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向公众分享官方预报。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更准确、超本地化的预测和高效的计算,因为它能够处理大量数据。中国气象局目前正在评估来自大学和公司的大约十几个模型的准确性。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的天平之前曾大幅转向安全,例如长期以来对科技行业的打压——这种风险将继续笼罩着中国的人工智能天气预报工作。
美洲:上周寒潮过后,美国中西部和西部气温将大幅高于正常水平。太平洋西北地区可能迎来中到大雨和山区降雪,而五大湖地区到新英格兰地区可能出现小雨和降雪。美国东部气温将在本周末恢复正常。
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预计西欧将持续暖流,气温高于正常水平,之后将有所缓解。这意味着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将恢复到2月底的典型水平,但东欧和地中海地区的气温回升将较为缓慢,预计将持续寒冷至3月初。
亚太地区:澳大利亚东北海岸附近的热带气旋可能会加剧当地的恶劣天气风险,该地区是重要的煤矿产区。中国气温将升高,南方部分地区将出现明显降雨,有助于缓解广东和广西部分地区的旱情。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现象是地球气候季节性和年际变化的最重要驱动因素之一。但追踪起来有时会非常混乱。赤道太平洋的海面温度异常是监测厄尔尼诺-南方涛动的公认指标,但各国对天气建模的标准各不相同。像今年这样微弱的拉尼娜现象可能会导致不同的预测结果,并给市场带来不确定性。
考虑一下海洋温度必须偏离历史平均值多少才能被认为是厄尔尼诺现象的标准。美国要求变化0.5摄氏度,澳大利亚为0.8摄氏度,日本为0.5摄氏度,而新加坡为0.4摄氏度。
即使历史平均值的计算方式在各个气象局之间也存在差异。美国使用30年的滚动气候平均值,而澳大利亚和日本使用1991-2020年的固定三十年基准期。
美国的十亿美元级天气灾害正变得越来越频繁,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高。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的数据,从与天气相关的角度来看,2025年有望成为有记录以来损失最为惨重的一年。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0
原因:
文章肯定了中国在利用人工智能改进天气预报方面的努力,并指出中国气象局正在评估多个模型,表明中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进展。
原文地址:China’s Deepseek Plans For Weather Forecasting Face National Security Test
新闻日期: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