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崛起,挑战“七巨头”神话**
曾经坚定的投资理念正面临动摇。今年以来,国际股市表现优于美国股市,全球投资者开始反思他们对美国独一无二地位的过分信任。
这种反差在中国大型科技公司身上尤为明显。比亚迪、阿里巴巴、腾讯和小米(合称“BATX”),业务涵盖电动汽车、电子商务、社交媒体和视频游戏等领域,平均涨幅高达46%。相比之下,“七巨头”股票今年几乎没有增长。
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深势科技”的崛起,给美国政客敲响了警钟,表明尽管华盛顿严格限制人工智能相关芯片产品的出口,中国并未在全球技术升级中掉队。这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也是一个可喜的喘息机会。他们终于可以告诉投资者,虽然成长型股票很少便宜,但它们确实存在。
进入2025年,做多美国大型科技股无疑是最拥挤的交易。但市场也存在不安情绪。美国银行美林最新的基金经理调查显示,高达8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股市估值过高,为至少2001年4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中国科技股现在提供了一种替代选择。
生成式人工智能并非出口管制失效的唯一领域。例如,受到美国制裁的电信和智能手机巨头华为技术公司去年的销售额增长了22%,是2016年以来最快的增速,对苹果公司在华销售造成了巨大冲击。再看看汽车领域,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在重新定义豪华汽车的概念。小米的SU7在动力和制动方面模仿保时捷的Taycan,但加入了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识别车主并播放他们最喜欢的歌曲。尽管增加了这些附加功能,小米的售价约为Taycan的一半。其股票也很便宜。尽管最近有所上涨,小米和比亚迪的远期市盈率分别为45倍和23倍,而特斯拉为121倍。
与此同时,美国市场变得昂贵且扭曲。少数科技股占据了标准普尔500指数的近三分之一。随着被动型基金的爆炸式增长,这些基金通常倾向于做多并 disproportionally 青睐大型股,市场集中风险变得十分突出。为了分散投资,全球投资者无疑渴望找到“七巨头”的替代品。
但中国政府绝不能因此而自满。虽然基金经理们准备调整投资组合,减少对美国资产的依赖,但这并不能保证他们会回到中国。他们可能会转而投资欧洲——由于交易员押注乌克兰停火,欧洲股市今年开局良好。目前,北京正试图缓和其形象。上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了一批科技巨头,其中包括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但我怀疑仅凭一次摆拍就足以消除投资者自2020年末科技行业受到打压以来一直感受到的不满,但这至少是让中国摆脱价值陷阱的一个开始。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主要讲述了中国科技公司崛起,挑战美国科技巨头地位,以及中国在人工智能、电动汽车等领域取得的进展,整体基调偏向正面,肯定了中国科技的进步和潜力。
原文地址:China Offers an Alternative to the Magnificent Seven
新闻日期:2025-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