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会重蹈日本“失去的几十年”覆辙吗?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中国正面临陷入与日本上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初类似的困境——长期对抗通货紧缩和经济增长乏力。这种观点并非空穴来风,有诸多相似之处支撑着中国“日本化”的论点。
正如泡沫经济破灭后的东京,北京也在努力扭转增长乏力、物价下跌、贷款需求疲软、债券收益率暴跌以及人口下降的局面。如果中国长期放缓,对世界的影响将远大于日本,因为全球经济对中国的依赖程度远超以往。这不仅会影响经济,两国都曾被预测将超越美国,但经济放缓已使日本不可能实现这一目标,中国实现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
不过,北京的优势在于可以借鉴东京的经验,包括其政策失误。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充斥着廉价信贷,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大量举债购买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这种狂热使得日经指数在1985年后的五年内价值飙升近240%。在多年鼓励信贷扩张后,日本央行意识到有必要控制这种过度行为,并于1989年开始 резко 收紧信贷,导致信心泡沫破裂,资产价格暴跌。这场崩溃波及整个经济,使公司资产价值暴跌,银行背负了大量不良贷款。由于对未来感到担忧,家庭也失去了消费信心。这就是日本“失去的几十年”的开端,在此期间,日本还遭受了银行和债务危机。
股市在跌至峰值的不到五分之一后,直到2024年才突破1989年的纪录,而房地产价格尚未恢复到1991年的鼎盛时期。尽管日本央行和政府依靠刺激措施来鼓励消费者和企业借贷和消费,但人们的第一反应是储蓄。由于资产价值下跌,企业专注于偿还债务,并在投资和工资方面节衣缩食。经济学家辜朝明表示,中国现在正面临着同样的“资产负债表衰退”。
在多年向房地产市场提供宽松信贷后,北京在2020年采取行动遏制房地产相关债务,导致房价和建筑业暴跌,其影响至今仍在。去年房屋销售额约为2019年峰值的三分之一,下滑摧毁了房地产开发商的资产负债表。房地产开发的下降影响了广泛的行业,将钢铁制造商推向亏损的境地。家庭也在削减借贷和支出:去年房屋销售额不足2021年峰值的40%。
不过,在房地产行业之外,在中国政府对关键行业的支持下,中国工业企业继续以两位数的速度借款。中国现在约占世界制造业产能的三分之一,并且涌现出许多快速增长的公司,尤其是在新技术领域。如果海外需求保持强劲,且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关税政策和中国出口的增长不会引发全球范围内的新贸易壁垒浪潮,那么创新、出口和海外生产可能有助于北京弥补国内消费的疲软。
中国企业不具备日本企业那种交叉持股的程度,交叉持股助长了泡沫破灭后的萎靡不振在日本经济中的蔓延。但房地产行业的弊病最终会感染整个经济的危险依然存在。
经济学家表示,日本的一个关键教训是过早踩刹车的危险。在经济泡沫破灭大约五年后,日本的情况似乎正在好转。这促使政府在1997年削减开支并提高税收,试图平衡预算并恢复正统政策。但事实证明,撤回刺激措施的举动为时过早,使经济陷入倒退,并引发了新一轮的价格下跌。亚洲金融危机和国内银行危机加剧了经济压力,使其陷入通货紧缩和停滞。
日本的经验表明,一旦经济陷入通货紧缩,就越来越难以摆脱。虽然第一轮价格下跌发生在1990年代中期,但东京直到2001年才正式承认自己陷入通货紧缩。一个关键问题是,即使在公司和家庭完成修复资产负债表后,由于静态或下跌价格的新常态,消费者和企业继续 удерживать 支出。这削弱了消费、投资、增长和工资增长,使政府和中央银行承担了维持经济运转的重任。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措施阻止了价格跌破谷底,但直到疫情的外部冲击才在2021年重新点燃通货膨胀。
正如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的收缩所表明的那样,中国现在正经历本世纪以来最长的通货紧缩时期。这种趋势令人担忧。即使在汽车等看似表现良好的行业中,许多公司也只能通过大幅折扣来销售。前央行行长易纲去年罕见地公开呼吁政策制定者关注重燃通货膨胀。“总的来说,我们面临着国内需求疲软的问题,尤其是在消费和投资方面,因此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易纲表示。
虽然中国的人口远大于日本,但关键在于它是否在增长。中国人口在2022年开始下降,大约在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裂的一年后。人口下降被广泛认为是导致长期经济放缓的原因之一,不仅因为消费者减少,还因为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减少消费而增加储蓄。日本和其他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极难扭转出生率下滑的趋势。到目前为止,移民似乎是提振人口下降的唯一途径。
但是,延长劳动时间可以帮助支撑劳动人口。由于人们延迟退休和妇女重返工作岗位,日本的劳动力在去年年底达到了近7000万的峰值,这比人口开始下降的时间晚了十多年。中国逐步推迟退休年龄的决定可能有助于中国做到这一点。中国的城市化率远低于日本,这意味着人们迁移到城市可以为新住房提供需求,同时从事生产力更高的工作。
日本长期的经济衰退对社会造成了损害。1990年代自杀率飙升,失业率上升,年轻人难以找到工作。尽管如此,由于法律障碍限制了大规模裁员,并且工人和公司将工作稳定性置于工资之上,因此失业率仍远低于其他国家。再加上相对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日本避免了长达数十年的经济衰退带来的最严重的社会影响。
相比之下,中国缺乏许多此类保护措施。劳动力中有很大一部分从事不稳定工作,无权享受足够的失业救济金。工资和劳资纠纷已经成为社会不满的最大原因之一。近年来,一些人也走上街头,要求开发商完成房屋建设或偿还押金。
在日本,日本央行和财政部最终协调了他们的政策,以确保为消费者和企业提供充足的刺激措施。日本央行降息并大规模购买债券和其他资产,使政府能够以低廉的成本借款来支持增长,并填补私人部门需求消失留下的空白。最终,这种协调帮助为日本摆脱通货紧缩铺平了道路。
但到目前为止,中国的财政刺激措施一直不足。自2021年以来,支出增长每年都低于GDP增长,因为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削减了政府从土地销售中获得的收入,并迫使其削减开支。2024年,政府甚至未能实现自己的支出目标。去年年底,北京似乎 изменился курс,央行降息,财政部宣布了一项1.4万亿美元的债务互换计划,同时承诺在2025年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然而,自那以后,央行实际上放慢了脚步,没有降息或允许银行使用更多的现金储备来放贷。
此外,考虑到中国对账外贷款的自由使用,北京的财政状况比泡沫破灭前的东京更糟。中国能否在其财政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充分增加支出,是2025年及以后的问题。正如日本所发现的那样,刺激措施不足和过早的财政紧缩会延长衰退,甚至使其恶化,因为每次提高销售税都会将经济推入收缩。
经济学家辜朝明最近表示,日本的教训是“政府必须采取与私营部门相反的行动,以维持经济的运转”。他的结论是,为了避免重蹈日本的覆辙,中国必须保持大规模的刺激措施持续五年或七年,直到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得到修复。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将中国经济与日本“失去的几十年”进行类比,暗示中国可能面临长期经济困境,并详细描述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问题,例如房地产市场下滑、消费疲软、通货紧缩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What Is Japanification and Is it Happening to China?
新闻日期: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