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为何能造车,苹果却不能?**
耗费近十年光阴和百亿美元巨资后,苹果公司最终放弃了造车计划。与此同时,中国电子产品制造商小米仅用三年时间就推出了首款电动汽车,并交付了13.5万辆。小米立下宏愿,要在2025年将交付量翻一番。
小米的成功,反衬出中国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上的主导地位。中国企业已掌握电动汽车制造的核心技术。通过充分利用这一基础设施,小米得以快速且廉价地获取零部件。
包括零跑汽车、理想汽车和赛力斯集团在内的多家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在经历了多年的资金消耗后,开始扭亏为盈。它们在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展开激烈角逐。
小米并非唯一涉足电动汽车领域的中国消费电子公司。长期以来受到美国政府制裁和法律诉讼的电信巨头华为,也在积极开发自动驾驶软件,并与多家中国汽车制造商建立了合作关系,包括赛力斯集团以及上汽集团、北汽集团和奇瑞汽车等国有企业。
小米一直被视为中国的“苹果”。它的一些策略,如主要在线销售低价高设计手机,曾引得竞争对手争相模仿。小米的首席执行官雷军甚至在2011年小米首款手机发布会上,身着牛仔裤和黑色上衣,模仿苹果联合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
小米于去年三月推出了首款电动汽车SU7,这是一款四门轿车,配备人工智能功能,可帮助停车、为乘客播放电影,并可在行驶途中控制小米智能家居设备。雷军表示,SU7外形酷似保时捷,但售价仅为3万美元,约为保时捷的四分之一。
小米生产各种电子产品,从扫地机器人到空调,这些产品都通过其操作系统连接,并通过其应用程序进行控制。从某种意义上说,SU7只是小米的另一款智能设备。它可以利用从其他设备收集到的关于驾驶员日常习惯的数据,来确定为汽车电池充电的最佳时间。
“小米已经真正开始渗透到你的家中,”法国外贸银行的企业及投资银行业务经济学家Gary Ng表示,“一切都连接在一起,这是其他公司无法做到的。”
尽管SU7的销量仅占中国顶级电动汽车制造商销量的一小部分,但它已将小米推入对外国汽车制造商长期以来对中国高端汽车市场统治地位构成重大打击的中国公司之列。自SU7上市以来的一年里,保时捷在中国的交付量下降了近30%。
在北京,小米发布了高端版本的SU7 Ultra,以及最新款智能手机的优质版本。为了给这款汽车做宣传,小米在德国的纽博格林赛道上进行了一场引人注目的预告片拍摄,并声称SU7创造了“最快四门轿车”的纪录。
根据中国监管机构的文件显示,小米还计划在今年推出一款运动型多用途车YU7。
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受益于数十亿美元的政府支持,这帮助它们控制了包括汽车电池内部矿物在内的整个供应链。这种先发优势帮助中国的比亚迪和宁德时代(CATL)——今年1月被列入五角大楼的中国军方公司名单——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电池制造商。
小米充分利用了这一供应链优势。其汽车包含比亚迪和宁德时代的电池。通过接管北汽集团的现有工厂,小米得以迅速开始生产。目前,北京的建筑工人正在夜以继日地建设第二家工厂。
咨询公司AlixPartners亚洲汽车业务负责人Stephen W. Dyer表示,所有这些制造能力都有助于中国电动汽车公司在更短的时间内从开发转向生产,这使得它们能够快速将新车型推向市场,并专注于不断更新的软件。
激烈的国内竞争促使许多中国汽车制造商向全球汽车市场倾销价格实惠的电动汽车。去年,比亚迪在全球售出了超过400万辆新车。
中国乘用车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小米汽车走向海外只是时间问题。
小米作为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商的声誉,使其对中国消费者的偏好有着深刻的了解。在SU7交付的第一天,买家就可以在小米的应用商店购买配件来装饰汽车,比如模拟仪表盘时钟和连接到触摸屏面板上的一排物理开关。
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的董事总经理涂乐表示:“该品牌的实力使小米领先于许多竞争对手。这正是全球销售汽车所需要的,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消费产品,更是一种情感产品。”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75
原因:
文章主要强调了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崛起,以及小米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成功。突出了中国企业在技术、供应链和市场方面的优势,以及政府的支持作用。整体上对中国持较为正面的态度。
原文地址:Why China’s Xiaomi Can Make an Electric Car and Apple Can’t
新闻日期:202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