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走向:全球商品价格的新风向标**
北京方面正在召开重要会议,本次会议召开的背景是:中国国内工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以及与美国之间潜在的贸易紧张关系。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材料消费国,中国在应对这些挑战时所做出的决策,可能对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产生决定性影响。
今年也是中国实现始于2021年的五年规划各项目标的最后机会。目前,在能源和排放等关键指标方面,中国的成绩单喜忧参半。钢铁和水泥等建筑材料受中国房地产市场下滑的冲击最为严重。贸易商将密切关注政府的支出计划,这些计划能否通过扩大预算赤字或发行债券的方式,为这些行业提供支持,用于解决住房危机或投资公共工程。
然而,北京方面更有可能将财政政策重点放在刺激消费上,这符合其长期以来使经济摆脱传统增长模式的愿望。这可能意味着为耐用品购买或设备升级提供更多补贴,这对基础金属的影响可能大于黑色金属。对能源或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另一个可能更有利于铜和铝而非钢铁的领域。
中国有望在2025年底前实现五年规划中关于清洁能源普及和化石燃料产量的目标。非化石燃料的能源占比已经接近承诺的20%。自2022年以来,中国已实现年产原油2亿吨的目标。通过大规模增加煤炭供应,中国避免了本 decade 初出现的电力短缺。
但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碳排放强度方面,中国未能达到承诺的目标。期望决策者在五年规划的最后几个月里挽救这些目标可能过于乐观,这将使明年的大会及其2026-2030年规划成为迫使中国重回更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关键。
随着中国对风能和太阳能项目采取更严格的招标程序,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增长今年可能会遇到障碍。开发商以及用于管理间歇性电源的电池制造商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一些现有的激励措施将在6月1日到期。降低电价应该会让一些消费者受益。
风能和太阳能在遏制燃煤发电增长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但电网需要持续增加投资,以适应其不断增长的贡献。为了实现中国的气候目标,决策者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扩大能够更好地匹配煤炭全天候供应的清洁能源类型,如核能和水力发电,以及用于储能的抽水蓄能。
控制高污染行业是使能源效率和排放重新达标的一种方法,也有助于打破经济的通缩螺旋。北京方面最近对甲醇实施的限制,是近年来对其他大宗商品采取的各种严厉措施的延续。独立炼油厂在税务打击后受到冲击,而钢铁行业可能正走向类似的道路。太阳能等行业则依赖制造商的自律来缓解产能过剩。
地方政府在管理其最大产业时,需要考虑到北京方面的增长目标和就业问题。但产能过剩不仅仅是一个国内问题,它正日益成为中国贸易伙伴的争论焦点,因为中国将其钢铁等产品的过剩产能出口到国外。任何表明决策者准备对产能过剩采取更强硬态度的迹象,都可能对受影响的商品有利。
粮食安全仍然是不容谈判的,政府可能会对因经济放缓而积累的一些农业盈余更加宽容。决策者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盈余的情况下支持农村收入,近几个月来,盈余已使进口受到冲击。贸易调查已经启动,涵盖油菜籽、牛肉、猪肉和乳制品。
其他使外国供应多样化的努力,特别是摆脱对日益具有对抗性的美国的依赖,也已取得成果。但如果特朗普政府援引其此前与北京达成的贸易协议,并要求中国进一步向美国农产品开放,那么这一努力可能会受到挑战。
中国领导人将在今年中国最重要的政治会议上亮相,届时中国经济终于恢复了一些活力。唐纳德·特朗普不断上涨的关税将考验北京维持这一势头的能力。中国制造业在2月份恢复扩张,这表明在中国经济受到美国关税提高和国内需求疲软的影响下,仍具有韧性。行业组织呼吁该行业的公司调整产量,以防止在价格下跌的情况下出现“严重的”供应过剩。今天的煤炭价格掩盖了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在未来的巨大变化。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在描述中国经济时,也展现出一定的积极面。例如,中国有望实现清洁能源普及和化石燃料产量目标,制造业在2月份恢复扩张,以及政府正在努力刺激消费、支持农村收入等。此外,文章还提到中国正在努力实现外国供应多样化,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这些都表明中国经济具有一定的韧性和发展潜力。
原文地址:China’s Congress to Chart Course for Global Commodities Prices
新闻日期: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