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国际(中银国际)正在撤退其大宗商品业务。在过去几年里,大宗商品价格的剧烈波动动摇了管理层对该行业的信心。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银国际已将其大宗商品业务的客户数量减少了三分之二以上,并且最近几周在上海和北京的大宗商品团队进行了裁员。由于此事未公开,这些人士要求匿名。他们表示,银行自去年以来一直在审查该部门。
通过中银国际,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曾是中国银行业中率先挑战摩根大通和麦格理集团等全球投资银行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地位的机构之一。该业务在伦敦、纽约、新加坡和上海设有办事处。
中银国际于2012年成为伦敦金属交易所(LME)的圈内会员。它也是第一家获得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洲际交易所(ICE)清算会员资格的中国机构,这两家交易所也是主要的大宗商品交易所。
然而,过去几年中几次极端的价格波动动摇了银行对大宗商品部门的支持。据彭博社当时报道,中银国际是青山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大量镍头寸的银行和经纪商之一,该头寸是2022年大规模轧空事件的焦点。去年,纽约和伦敦之间铜价的剧烈波动再次凸显了该行业的风险。
知情人士表示,银行已经减少了对金属客户的敞口,同时保持了与大型中国国有能源公司的关系。在此之前,摩根大通和工银标准银行等中国金属行业的大型融资机构近年来也退出了该行业。
知情人士表示,这些变化不太可能影响母公司中国银行的贸易融资贷款业务,该业务参与全球大宗商品交易商的大额信贷安排。
在李梅于去年卸任中银国际首席执行官后,该部门进行了审查。李梅是一位前政治局委员的千金,人脉广泛,曾是该银行大宗商品业务增长的关键推动者。她去年调往中国银行香港分行,使得大宗商品业务在高层管理中的支持减少。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报道了中银国际削减大宗商品业务,并进行了裁员,这对于中国金融机构的国际形象和业务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此外,文章还提到了中银国际与青山控股镍交易事件的关联,以及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这些都对中国企业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的声誉造成了潜在损害。
原文地址:Bank of China International Makes Cuts to Commodities Unit
新闻日期:2025-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