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紧缩压力加剧,消费者物价指数跌至一年多来最低点**

中国国家统计局周日发布数据显示,2月份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下降0.7%,降幅超出路透社分析师预测,为2024年1月以来的首次收缩。这一数据突显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持续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

通常情况下,通货紧缩会降低人们的消费意愿,因为消费者预期价格会进一步下降。这将拖累消费,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春节假期较往年提前,是导致2月份物价下跌的部分原因。今年春节假期完全在1月份,而去年春节假期则横跨1月和2月,因此2024年2月存在较高的比较基数。国家统计局表示,若排除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消费者价格实际上将上涨0.1%。

剔除食品和燃料等价格波动较大因素的核心CPI也下降了0.1%,为2021年1月以来的首次下降。与此同时,追踪批发价格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2月份同比下降2.2%。自2022年10月以来,工厂出厂价格已连续29个月下降。

高盛的经济学家在一份研究报告中指出,撇开临时的季节性因素不谈,过去两年CPI和PPI通胀率都过低,这突显出中国经济中存在的供需失衡问题。消费支出疲软、就业前景不明朗以及房地产行业长期低迷,都对中国经济构成持续的压力。此外,中美贸易摩擦加剧也给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带来外部压力。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上周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国内需求不足、部分行业经营困难等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政府将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与去年持平,并将今年的消费者价格上涨目标从去年的3%下调至2%,表明北京已意识到持续存在的通货紧缩压力。然而,尽管政府强调需要刺激消费,但在备受瞩目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政府并未宣布大规模的刺激计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在全国人大会议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稳定和扩大就业的任务将是“艰巨”和“有压力”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强调,政府正在“全力稳市场、提信心”,并强调今年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为4.4万亿元人民币(6080亿美元),其中一部分将用于收购已竣工的商业住房,并将这些住房项目改造为保障性住房和工人宿舍。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着重强调了中国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问题,包括CPI和PPI的下降、消费疲软、房地产市场低迷以及外部贸易压力等,这些都是对中国经济的负面描述。

原文地址:China’s deflation problems get worse
新闻日期:2025-03-1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