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产能过剩或致通缩持续**
除非中国政府能够消除经济中的过剩产能,否则中国日益加剧的通缩压力可能会在季节性因素消退后持续存在,过剩产能正对物价构成下行压力。
今年1月和2月,中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自2021年以来首次转为负值。尽管农历新年假期较往年提前是导致上月物价低于零的原因之一,但降幅远超预期,表明即使经过季节性调整,通胀依然疲软。
花旗集团和野村控股等全球银行担心,如果强劲的生产压倒国内需求,消费价格可能会在今年剩余时间里徘徊在收缩区间。由于中国人民银行优先考虑人民币稳定而非短期货币宽松政策,因此中国摆脱通缩可能取决于决策者应对过剩产能的能力。
欧亚集团中国区主管王丹表示,最新的CPI数据“很好地表明,这种通缩环境是一种长期现象,而非暂时现象”。“过剩产能,加上相对保守的货币政策,将延长这种通缩压力,而不是缓解它。”
花旗集团和野村控股估计,消费者通胀可能会反弹,但在3月份仅接近于零。彭博社调查的分析师的全年共识预测为增长0.7%。经济学家对中国通胀的估计一直高于过去两年的实际读数。
贯穿经济的通缩压力在2月份显示出蔓延的迹象,服务价格下跌,耐用消费品成本下降。中国核心CPI(不包括食品和能源等不稳定因素)自2021年以来首次下降。
花旗集团的经济学家在周日的一份报告中写道,由于消费者信心持续复苏可能需要数月时间,并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房地产市场是否触底,因此中国可能的供给侧改革将是缓解工厂通缩的关键。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的通货紧缩问题以及产能过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暗示中国经济面临挑战和风险。
原文地址:Exceso de oferta de China amenaza con prolongar la deflación
新闻日期:202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