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展会:重温历史,解读当下**

香港——在翻阅旧新闻档案时,画家周俊辉试图探寻在变革的香港,究竟还能说些什么。

他的展览“采访采访者II”是与前电视记者张宝华多年合作的第二部分。张宝华曾在1995年至2004年期间报道外交新闻,之后创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艺术空间——SC画廊。该展览将于3月在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意象”展区展出。

展览重现了张宝华当年报道的场景,从白宫草坪到中国领导人发表演讲的哈佛礼堂,也包括香港从英国移交给中国的官方时刻。这些画作重新审视了香港近年来动荡的政治转型,以及香港日益发现自己身处中美关系紧张的夹缝之中。

“回顾历史不一定能提供明确的答案,但它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诠释记忆的机会,”展览策展人温枫表示,“艺术可以帮助我们从更个人的角度,而不是从机构的角度去理解。”

张宝华的记者生涯始于1997年香港回归中国之前。在随后的十年里,她周游世界报道外交新闻。在香港本地,她因对前中国领导人江泽民的追问,以至于江泽民斥责她“头脑太简单,有时很幼稚”而闻名。

那是一个不同的时代。自2020年国家安全法实施以来,香港的新闻自由急剧下降。报纸编辑因煽动罪被判刑。当地新闻媒体为了生存而进行自我审查。

艺术界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电影在放映时遭到审查。亲北京的报纸攻击艺术家,指责他们利用政府资金批评政府。独立书店被迫关闭。

周俊辉承认,他并非有意创作政治艺术,但这个话题难以避免,尤其是在它日益根植于日常生活的情况下。

“在香港,政治已经是生活的一部分,我真的希望我的作品立足于现实,”他在工作室接受采访时说,“这是政治出现在我的作品中的唯一原因。”

纵观他的职业生涯,周俊辉一直以其直率而闻名。他的系列作品“电影绘画”再现了电影剧照,并配以字幕对话,这些对话也充当了尖刻的社会评论。他的一些旧画作,包括描绘香港政治人物提及1989年北京天安门广场镇压事件以及抗议场景的作品,今天可能无法在该市展出。

香港日益压抑的氛围促使他在作品中更加微妙。他说,许多艺术家选择离开这座城市。为了在不被政治压力压垮的情况下继续创作有意义的作品,他决定采取一种新的方法。

“一方面,我与世界和香港正在发生的事情联系紧密,但我也能拉远距离,观察并完成我的工作,”他说,“非常投入但又退后一步——这种转变对我帮助很大。抛开艺术和其他一切,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也意识到这是让我生存到今天的原因。”

新的展览是周俊辉为应对日益增长的对创造性表达的限制而做出的努力的一部分,他将这一过程比作学习一种新的艺术语言。

当他开始与张宝华合作时,周俊辉仔细研究了她从旅途中收集的照片和纪念品,花费数小时放大旧胶片,重看她的报道片段和那个时代的其他新闻发布会。他说,除了审视历史和背景,他还试图分析低分辨率视频的审美,包括过时的色彩分级。

“我发现了一些我以前从未见过的颜色:新的构图、线条、比例,”他说,“这都是因为我试图用旧材料创作一幅新的画作。这都是我正在学习的新语言的一部分,以弄清楚在这个新时代我能说些什么。”

在早期的作品中,他曾试图忠实于电影参考的构图和色彩,但在新的展览中,他给了自己更多的重新诠释的自由。他强调了聚光灯在舞台上投射出的电影戏剧效果。他还背离了新闻片段的经典新闻框架,裁剪了演讲者的面部,让观众的目光游移到其他细节,例如领带的彩色图案和前香港领导人在翻阅准备好的讲话稿时鬼魅般的过度曝光。

张宝华说,她过去只从新闻价值来判断这些材料,而不是从艺术潜力来判断。周俊辉欣赏的细节让她感到惊讶,包括她最初认为构图不好或光线不好的废片。

“起初我怀疑旧新闻会很无聊,但在艺术家手中,作品获得了新的生命和新的意义,”她说。

展览包括来自不同时代的快照,当时中国领导人宣称他们热爱美国人民。

在一系列手掌大小的图画中,周俊辉描绘了2002年的一刻,当时一位美国记者问当时的中国领导人江泽民,中国最近为熊猫保护做了什么。“我很抱歉,我是一名电力工程师,”江泽民用英语打趣道,然后引用了一句孔子名言,意思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然后指出了中国环保专家的专业知识。

在另一幅画中,周俊辉 conjured 再现了2001年7月北京赢得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后,张宝华在天安门广场拍摄的午夜庆祝场景。(当时,张宝华不小心与摄像师分开了,不得不请一位旁观者帮忙拍摄她拿着麦克风的画面。当她能够将图像传回香港时,已经是凌晨4:30,周俊辉确保在叠加在画作上的时间戳中包含了这种时间滞后。)

展览中最大的一件作品是一幅2.4米x3.7米(7.9英尺x12英尺)的场景,描绘了1997年英国政府将香港移交给中国时的盛况。在许多聚光灯的照射下,中国国旗和英国国旗悬挂在舞台中央,官员们鼓掌,两国士兵笔直地站立着。

被称为“交接仪式”的活动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巴塞尔艺术展也将在那里举行。近三十年后,这一场景以如此不同的背景重返此地,对周俊辉来说意义重大。

“当我画这个场景时,我不是在叙述1997年的那一刻,而是它所代表的一切,”他说。“时间是评判作品的最终法官。”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提到了香港新闻自由的下降,艺术家面临的审查和压力,以及一些艺术家选择离开香港。这些都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在香港政策的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A Show at Art Basel Hong Kong Revisits History to Interpret Today
新闻日期:2025-03-2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