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矿产:中国的主导地位与特朗普的贸易战加剧挑战**

石油公司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建立起庞大的工业网络,以开采、提炼石油,并将其输送给世界各地的客户。而要构建一个替代性的、低碳经济,则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挑战。中国在过去十多年里成功地应对了这些挑战,使其成为电动汽车电池、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磁铁等设备中使用的“关键矿产”领域无可争议的领导者。如果其他国家想要有机会挑战中国在这些清洁技术领域的主导地位,它们需要迅速赶上。

如今,由于中国对某些关键矿产实施出口限制,以回应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贸易关税,这场竞赛变得更加紧迫。长期以来,各国一直寻求确保其认为对其工业和军事能力至关重要的材料供应。在美国和欧盟,大约有50种金属元素和矿物符合这些标准,包括锂、石墨、钴、锰和稀土——这些元素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使其成为某些电气、电子、磁性和光学产品制造中不可或缺的材料。

大多数关键矿产的选择,是基于它们在构建减少导致气候变化的碳排放的基础设施中所发挥的作用,这项使命得到了数千亿美元的补贴和税收减免的支持。有些关键矿产也被用于民用和军用通信的半导体。

虽然许多关键矿产以原始状态大量存在于世界各地,但将其提取并提炼成可用形式在技术上可能很复杂,而且能源密集且具有污染性。中国已经开始主导许多此类产品的价值链。即使是铜等储量更丰富的金属,巨大的需求增长也意味着可能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2023年,欧盟首次将铜和镍列为关键原材料,尽管它们在很多地方都能找到。

制造商试图避免过度依赖来自任何单一国家的供应,因为这会使他们在该国的工业产出受到电力短缺、流行病或社会动荡等因素的干扰时面临风险。对于中国,还需要考虑与美国的紧张关系,尤其是在特朗普执政下,长期存在的紧张关系正在升级为涉及惩罚性关税和收紧出口限制的贸易战。中国以国家安全为由,于12月禁止向美国出口锑、镓和锗,此前华盛顿限制了中国获得某些敏感技术的途径。此举可能会提高一些美国电子和光学设备制造商的成本。北京方面还收紧了对石墨(电动汽车电池的成分之一)的销售条件。2月初,为了回应特朗普最新的关税措施,中国对钨、以及其他用于电子、航空和国防领域的利基金属实施了出口限制,导致其中一些产品的价格飙升。

早在1992年,中国领导人邓小平就强调了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引领世界的潜力,他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增长,中国对工业商品的需求开始远远超过国内储量。中国通过对海外矿业资产的大量投资,逐步主导了许多工业商品的提炼和加工,以及许多鲜为人知的副产品。

随着中国的介入,西方公司纷纷退出,乐于将生产外包。如今,以全球矿产或精炼产量份额衡量,中国是20种关键原材料的主要生产国。欧盟的一项分析显示,以用于照明和激光的稀土元素镝为例,中国占矿产供应量的84%,精炼产量的100%。中国也是精炼钴和镍的最大生产国,中国企业一直在刚果和印度尼西亚等国的钴和镍矿投资。

美国前总统拜登于2022年颁布的《通货膨胀削减法案》旨在通过对可再生能源和电动汽车的创造就业机会的投资,以及减少对不可靠或不友好的海外供应商的依赖,来帮助美国实现其气候目标。尽管拜登的继任者特朗普贬低了他的气候政策,并命令联邦机构停止支付《通货膨胀削减法案》的资金,但彻底废除该法案似乎不太可能。其选区和州正在从《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刺激的投资中受益的共和党议员,已敦促总统维持其条款。

今年3月,特朗普采取了拜登政府为减少美国对中国矿产依赖所做的努力,更进一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以限制对这些材料的进口。在欧盟,一项旨在为国内新的矿业和提炼项目提供融资和许可便利的法案,以及旨在减少欧洲对中国供应商依赖的贸易协议。欧盟还在推进一项“清洁工业协议”,其中包括一项使该地区公司能够集中其对关键材料需求的机制。中国的竞争对手一直在试图与拥有重要矿产储量的国家达成贸易和投资伙伴关系。然而,中国在其中许多国家已经确立的地位使其具有早期优势。例如,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半以上的钴矿由中国公司拥有或控制。北京正在巩固与非洲国家的联系,这些国家有望在十年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金属生产国。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多次提及中国在关键矿产领域的垄断地位以及由此带来的潜在风险,例如对美国及其他国家的出口限制,以及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关系。此外,文章还暗示中国在某些原材料的开采和加工方面存在环境污染问题。

原文地址:Critical Minerals: China’s Dominance, Trump’s Trade Wars Deepen Challenges
新闻日期:2025-03-21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