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弃夫留子”:中国女性的新选择

正如文章开头所言,越来越多的中国女性开始放弃婚姻,但她们仍然渴望成为母亲。一种名为“弃夫留子”的新现象正在悄然兴起。在这种模式下,孩子的生物学父亲同意仅仅作为精子提供者存在,而母亲则独自承担抚养孩子的责任。

人口结构的变化正在推动这一趋势。如今,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多于男性,许多女性从事着收入丰厚但工作繁忙的职业。当她们准备好为人父母时,可能会发现社交圈中合适的单身男性寥寥无几。虽然单身母亲并非理想选择,但人们必须在糟糕的处境中做出最好的选择。通常,祖父母们对家中新添的婴儿感到无比兴奋,非常愿意提供帮助。

保守派评论员批评了这一概念,认为孩子必须在父亲的陪伴下成长。但“饥不择食”,中国正面临生育危机,政府必须鼓励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人口结构的急剧恶化是阻碍经济增长的三大结构性问题之一,另外两个分别是通货紧缩和不断膨胀的债务。中国正面临新生儿数量不足的困境。

去年,中国的新生儿数量仅为902万,与疫情前每年约1500万的水平相比,出现了大幅下降。这个数字尤其令人担忧——2024年是龙年,根据中国生肖的说法,龙年被认为是生育的吉利年份。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即一位女性在其一生中预计生育的平均子女数,已从2019年的1.8降至2023年的仅为1。

主要原因是社会对人生持有僵化、线性的看法:人们在特定年龄做特定的事情,按顺序追求学业、事业、恋爱、婚姻和生育。因此,如果女性在早期目标上花费的时间稍多,就很容易脱离既定轨道。去年,中国的结婚登记数量仅为610万对,创历史新低。说年轻女性只想做不婚的“猫女”是不真实的。在20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人中,超过70%的人在结婚后的头三年内生育子女,这与前一两代人没有统计学上的差异。真正阻碍她们的是缺乏结婚的机会。因此,新兴的“弃夫留子”运动对于渴望新生儿的政府来说,无疑是一份礼物。

在经合组织国家中,约有40%的生育发生在婚姻之外,这种趋势在法国和挪威等富裕的欧洲国家尤为明显。相比之下,对于20世纪90年代初出生的中国女性来说,这个数字仅为6.5%左右。鼓励单身母亲并非承认传统家庭价值观的崩溃,而是对经济繁荣和独立的庆祝。

毫无疑问,北京方面热衷于提高女性的生育率。但部分由男性主导的体制仍然痴迷于婚姻,以至于到了荒谬的地步。在一个案例中,一家拥有1200名员工的公司威胁说,如果员工在9月前未结婚,将对其进行降职。该公司的管理层受到了斥责。在另一个案例中,一位计量经济学教授(同时也是政府顾问)提议将女性的法定结婚年龄从20岁降低到18岁。中国并不存在“罗密欧与朱丽叶”式的情况:平均而言,女性要到28岁才结婚。相反,有更有效的措施可以促使年轻、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更早地生育子女。目前的法律限制是不可能逾越的,从第一步开始就面临困境。未婚女性无法获得生育治疗,因此她们不得不另辟蹊径,包括出国,这既昂贵又不方便,或者与男性朋友达成私下协议。代孕也是不合法的。直到两年前,中国的一些地方政府才开始允许未婚生育的女性进行生育登记,而无需提供结婚证。

“弃夫留子”运动的出现表明,中国的生育问题仍然可以得到解决。但政府必须持开放态度,理解生活方式的多样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肯定了“弃夫留子”运动对于解决中国生育问题的潜在价值,并强调了政府应该持开放态度,理解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同时,文章也指出鼓励单身母亲是对经济繁荣和独立的庆祝。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中国社会发展和女性地位提升的积极看法,所以给出了40的正面情绪分。

原文地址:‘Drop the Dad, Keep the Baby’ Is Chinese Women’s New Mantra
新闻日期:2025-03-2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