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技术工人短缺,习近平呼吁青年投身制造业**
每年夏天,数百万中国年轻人从日益强大的四年制大学网络中毕业。但近来,许多人毕业后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最终成为送货员、直播主,甚至沦为“啃老族”——搬回家与父母同住,靠父母支付生活费用。
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合格的候选人,今年制造业、信息技术和医疗保健等领域将有数千万个职位空缺。“低端制造业岗位可以自动化,但能够编写代码或操作机床的熟练蓝领工人严重短缺,”欧亚集团中国区主任说道。
这种脱节让包括习近平主席在内的官员们敦促年轻人放弃大学学位,转而进入职业学校。这些学校提供三年制文凭,并帮助培养机械技术员和操作员、机器人工程师、护士和无数其他工作所需的技能。
当然,习近平需要源源不断的熟练工人来维持工厂的运转,但面对六分之一的青年失业率,他也面临着日益增长的社会不满。根据求职网站的数据,截至校园招聘季接近尾声时,2024届大学毕业生仅有45%获得了工作。而对于通常与提供实习和就业机会的公司有合作的职业院校毕业生来说,这一比例上升至57%。
“就业市场和教育之间存在结构性错配,”万神殿宏观经济分析师表示。“新毕业生不想回到工厂。”
初中时,中国学生会参加一场考试,这场考试会将他们引导到学术或职业轨道。前者侧重于至关重要的大学入学考试,而后者则侧重于实践培训,通常之后是职业院校。三年前,为了提高技能型教育的声誉,中国表示,两个轨道的学生应在继续教育和就业方面享有平等的机会。但实际上,许多公司仍然要求学士学位才能获得更负盛名的职位。
中国约有2000万学生在1300所大学就读,另有1700万学生在1500多所职业院校学习。政府计划增加职业学校的数量,目标是到2035年使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两种教育轨道的费用差别不大——公立学校每年约6000元人民币(827美元),私立学校通常至少是这个数字的两倍。
说服家长送孩子去职业学校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长期以来,职业学校一直被认为是成绩较差的学生的次等选择。在中国,数千年来,学习的目标是参加科举考试并获得公务员职位。如今,即将进入大学的青少年将高中大部分时间用于备考一种类似的考试,即高考,这是一场出了名的艰苦、为期数天的大学入学考试。得分最高的学生进入顶尖大学,而得分较低的学生最终进入不太知名的大学甚至职业学校。
还存在收入潜力的问题:教育咨询公司麦可思的数据显示,2023年本科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10168元人民币,高于职业学校毕业生。
“大多数家长认为好学校就是让学生早上6点起床学习到晚上11点的学校,”河北省邯郸市凌创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校长李汝愿说。“如果我告诉他们学生可以在学校玩耍或追求自己的爱好,家长会感到害怕。”
习近平曾在20世纪90年代担任福州市委书记期间主管一所职业学校,他一直在大力宣传技能型教育,以吸引更多申请者。他称工匠为国家的“基石”,并试图提高职业学校的声望。
但观念的转变一直很缓慢。2021年,北京提议将一些营利性学士学位机构与职业学校合并——这一举动引发了多个省份大学生的抗议。在南京的一所大学,学生们担心合并会降低他们的学位价值,将院长扣为人质长达30个小时,之后警方将其解救。
少数职业学校已经成功地建立了可以与最好的四年制大学相媲美的国家声誉。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与香港接壤的边境以北,经常被称为“小清华”,清华大学是包括习近平在内的许多国家最高领导人的母校。它的成功至少部分在于它与当地公司(如比亚迪)建立的密切联系,以及它对支持学生创业的声誉吸引了那些本可以选择顶尖大学的人。“这里的学生正在创业,老师们也在做自己的研究项目,”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 Zoe Chen 说道,她正在重新考虑攻读硕士学位的计划。“我意识到我不需要高级学位也能获得我最终想要的生活。”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主要报道了中国政府为解决技术工人短缺问题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以及取得的一些积极进展,例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较高、部分职业学校声誉提升等。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中国在职业教育方面努力的认可。
原文地址:China Worker Shortage Has Xi Telling Kids to Study Manufacturing
新闻日期: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