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印象:蓝天白云下的数字化新生活
近日重访上海,漫步于昔日法租界的林荫道下,我惊喜地发现,记忆中灰蒙蒙的天空已变得湛蓝。
在武康大楼附近繁忙的十字路口,出乎意料的安静,只有静谧的电动车和自行车穿梭而过。淮海路上,以往游人如织的景象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悠闲漫步的国内游客,街道也一尘不染。
长久以来,我爱着上海,却也无奈于它的污染、喧嚣与杂乱。而今,我仿佛摘下了有色眼镜,发现这座城市已悄然蜕变。
去年,中国在经历漫长的疫情封闭后开始对外开放,陆续推出免签和过境签证政策,整合微信和支付宝等应用程序以接受国际信用卡,并指示酒店重新迎接外国游客。
去年12月,中国进一步扩大和简化签证计划,允许包括美国在内的54个国家的游客在过境前往其他国家时免签入境,停留时间最长可达144小时(当然,游客仍然可以选择办理标准旅游签证,这需要亲自前往领事馆办理,但可以停留更长时间)。此外,过境免签入境城市增加到60个,游客可以在这些城市之间自由旅行。
这一切旨在让中国更便于访问。但在我为期两周的逗留期间,我发现这座城市在某些方面变得更难“导航”。然而,只要有适当的计划和耐心,来访上海的游客会发现,后疫情时代的上海同样多元而精致。
中国近乎全面地转向基于应用程序的生活方式,这给当地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给游客设置了新的障碍。
过去,商家通常会有多语种的标志或网站;现在,几乎所有东西都已数字化,并整合到应用程序上。我还能说中文,即使阅读能力有限,但对于大多数游客来说,这种转变将充满挑战。
像往常一样,我在抵达前下载了一个VPN服务,这使我可以绕过中国的“防火墙”,访问被屏蔽的网站,包括谷歌。我还注册了微信和支付宝,最关键的是,确保它们在旅行前可以接受我的信用卡。
这两款应用是完成最基本功能所必需的,比如叫车或在餐厅点餐。最初几次我使用支付宝进行交易时,无论是扫描商家的二维码还是让他们扫描我的二维码,应用程序都有些小故障,而且速度很慢,但到了第二天,它就能正常工作了——至少在大多数时候是这样。
一天,我漫步在田子坊,这是一个由狭窄的巷子组成的迷宫,两旁林立着由19世纪中叶的石库门住宅改造而成的建筑,这是一种上海特有的庭院住宅风格。有些住宅仍然有人居住,但许多现在都变成了工艺品商店、当代艺术画廊和食品摊位,出售从蟹壳黄到油炸臭豆腐的各种美食。
当我试图买一件旗袍时,商家的二维码阅读器无法识别我的付款码。经过多次尝试,包括最后一次无奈地刷我的外国卡(没人指望它能用),我们都放弃了。我本想用现金支付,但之前被告知大多数商家不再接受现金,即使是最简陋的街头小吃摊也使用支付宝,这一说法也得到了证实。
在支付宝中,还有各种其他基本应用程序,包括叫车软件滴滴,它非常普及,以至于现在已经不可能在路边直接打到出租车了。滴滴的费用非常实惠——从机场乘坐一小时的车程大约200元人民币(约合27美元),而市内短途旅行通常只需几美元——所以我很少乘坐地铁。使用滴滴对游客来说有一些小障碍:司机只能在批准的区域停车,并通过询问乘客电话号码的后四位数字而不是他们的名字来确认乘客身份。
许多与语言相关的问题可以通过使用微信和支付宝的翻译功能来解决,这些功能可以翻译应用程序的功能以及图像和语音。我发现这些工具在一些小餐馆里最有用,即使在疫情之前,这些餐馆的菜单上也不会有英文。在朱家角(上海郊外一个古老的水乡,现在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博物馆)的一家海鲜店里,这个工具帮助我发现了一些以前无法阅读中文菜名的菜肴。
其他旅游基础设施的调整也很缓慢。尽管酒店已被告知接受外国银行卡,但最好还是入住国际品牌酒店,或者打电话预订精品酒店,以确保付款过程顺利。有些在线预订平台会接受银行卡,但酒店在您抵达后可能不接受付款。此外,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也会让游客感到不适,这与中国希望吸引更多游客的愿望有些不符。
在向外扩张的同时,上海也在其中心地带不断创造新的特色区域。苏州河就是其中一个例子,它是上海中心黄浦江的支流。苏州河始于外滩以北,外滩是上海的滨水长廊,至今仍是该市的旅游中心,那里有尚-乔治·冯格里奇滕餐厅和几乎所有知名酒店。
几十年来,苏州河沿岸地区是上海的工业区,这些工业在20世纪80年代搬到了城市之外,留下了破旧的仓库和一条被污染的河流。但一项耗资50亿美元的苏州河复兴计划于2020年完成,其核心是一条26英里长的步道,它像一条绿色纽带一样连接着已建成和新建成的艺术文化场所。
在苏州河和黄浦江的交汇处,是最近开业的上海外滩丽晶酒店,这是一家拥有135间客房的酒店,内部装饰金碧辉煌,向南可欣赏外滩的装饰艺术建筑,向东可欣赏浦东的玻璃幕墙天际线,向西可欣赏苏州河的休闲魅力(每晚380美元起)。
我花了一天时间从这里骑自行车向西,首先在洛克·外滩源停留,这是一系列小巷,两旁是红砖建筑,里面有画廊、商店和餐馆。洛克·外滩源美术馆就位于中心位置,展示亚洲艺术家的跨界作品。
在前往新开业的Fotografiska(斯德哥尔摩摄影博物馆的一个分馆)享用午餐时,我经过了前邮政总局大楼和四行仓库,这是1937年至1945年期间发生的第二次中日战争的重要遗址。
午餐后,我在苏州河对岸的啤酒阿姨喝了一杯,这是一个巨大的空间,里面摆满了来自50多个国家的啤酒的冰箱和水龙头。之后,我花了一个小时在M50涂鸦覆盖的小巷里漫步,那里有各种各样的画廊,里面摆满了以前的棉纺厂和工厂。最后一站是1000棵树,这是一个由英国设计师托马斯·赫斯维克设计的综合体,里面有一个过于华丽的购物中心。
这座城市的其他游客据点熙熙攘攘,但没有我过去习惯看到的人群。在豫园(一个明代风格的花园,周围环绕着集市和茶馆)里,在著名南翔馒头店等待小笼包的时间只是通常时间的一小部分。
静安的餐厅和购物中心的人群也很稀少,除了我在复兴公园的一个新夜生活综合体INS度过的那个周五晚上。它提供类似于音乐节的通道,只需支付一次入场费即可进入各种场地,并且在疫情后大受欢迎,当地人希望更多地跳舞和减少开支。
对于想要游览更多中国地区的游客来说,现在可以通过高铁到达该国的大部分省份。我从上海乘坐火车到附近的南京,这次经历非常轻松舒适,感觉有些虚幻。
即使是北京,现在也只需4.5小时的火车车程,而以前需要12小时的车程或2.5小时的飞行。首次乘坐高铁的国际旅客必须亲自在火车站出示护照才能购买车票;之后的行程可以直接通过支付宝预订。
这种新的便利让我很高兴能回来看看这个国家的更多地方,但一些仍然存在的障碍让我觉得中国的现实还没有完全赶上其旅游目标。(无处不在的监控摄像头也会让人感到不适,这与吸引更多游客的愿望有些不符。)
两周后,我的普通话又恢复了流利,我也恢复了使用这些应用程序的能力。水面下的城市就在触手可及的地方。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上海在疫情后的新变化,包括蓝天、便捷的支付系统、新的文化地标等,表达了对上海积极发展变化的认可和赞赏。
原文地址:Visting Shanghai Now: It’s a Blue-Sky, App-Based Life
新闻日期:2025-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