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关税:欧中轴心将走向死胡同**
欧洲和中国有充分的理由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问题上达成共识。正如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所言,双方已经在捍卫全球贸易体系方面成为了同志。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李强在周二与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的通话中表示,中国和欧盟是经济全球化的坚定倡导者,应共同努力,加强沟通,扩大相互开放。
双方进行一些战术合作是有意义的,但不要期望达成任何宏伟的协议。新华社的报道没有提及乌克兰,但欧盟的声明提到了。冯德莱恩“重申了欧盟对乌克兰三年战争中公正和持久和平的坚定支持”,并强调任何和平的条件“必须由乌克兰决定”。她邀请中国加大努力,“为和平进程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北京对2022年俄乌冲突的回应是欧洲对中国看法的一个决定性事件。中国拒绝谴责弗拉基米尔·普京的军事侵略,并向俄罗斯提供了经济和外交支持。巧合的是(也许),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周二表示,乌克兰军队俘虏了两名为俄罗斯作战的中国公民,这是该国国民在战争中首次被俘。这提醒人们,中国的默认立场站在哪一边,而这恰好与李强和冯德莱恩通话是同一天。
这重要吗?我认为是的。世界不断变化,眼前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特朗普政策所威胁的损害——即便在总统周三宣布对大多数国家关税暂停,同时将对中国的关税提高到125%之后,这些政策仍然难以预测。在任何战争中,包括贸易战,我敌人的敌人就是我的朋友。此外,欧盟经济比中国或美国更开放,因此更有理由寻求盟友。
这种近期的必要性必须与以下认识相平衡:中国执政的共产党站在对欧洲安全构成生存威胁的力量一边。这种根本现实不容忽视,尽管有些人愿意尝试。西班牙首相佩德罗·桑切斯将于周五在北京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他告诉记者,欧盟需要对中国采取“战略耐心”,西班牙可以发挥作用,在两者之间建立更平衡的联盟。自从去年批评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以来,桑切斯已经获得了数十亿欧元的电池生产和可再生能源投资。
长期以来,欧洲的领导人,包括英国的领导人,一直试图将繁荣伙伴关系的希望寄托在中国身上——一个广阔、遥远、有时神秘的国度,拥有看似无限的经济潜力。在过去的五十年里,中国共产党巧妙地利用了这种趋势,经常给人一种印象,即它致力于朝着一个更符合世界最大和最发达经济体(在中国的崛起之前,这些经济体都是民主国家)的基于规则的体系发展。“韬光养晦”是邓小平使用的口号,这位最高领导人的亲市场改革使中国走上了超级大国的道路。
那个时代已经结束了。在习近平领导下,中国显然不是来加入美国设计的战后全球秩序,而是要按照自己的形象重塑它。乌克兰冲突就是最明显的例子。在俄罗斯军队开始越境前三周,习近平和普京签署了一项协议,表示他们的合作“没有限制”。这是一个非常坦率的声明,可以公平地被描述为新世界秩序的蓝图——一个对专制政权更舒适的世界秩序。中国在乌克兰战争开始后声称保持中立,但其外交行动以及与俄罗斯不断扩大的贸易和投资证明了其事实上的支持。
如果这对欧盟来说还不够疏远,北京通过笨拙的沟通方式强化了这一点。它呼吁欧洲表现出“战略自主”,暗示欧洲支持乌克兰仅仅是因为它受到美国的控制。战略自主确实一直是欧盟的愿望(也是一种因环境而逐渐变成现实的理论),但这是一种严重的误读。欧洲人不需要美国的任何帮助,就能知道谁应该为二战以来欧洲大陆最大的武装冲突负责。
对于欧洲来说,这是一个多么重要的转折点,这一点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而中国,带着其全球化的高谈阔论,似乎仍然没有理解)。一旦面具滑落,幻觉就不可能再现。美国现在的行为可能不友好,但至少它并没有历史上对征服自由民主自由的执着——而且总有机会在某个时候恢复理智。欧洲对共产主义中国抱有什么样的希望呢?
权宜之计决定了欧洲和中国之间会有一些合作,但不要将其误认为更深刻或更持久的东西。有些东西比一两家额外的电池厂更有价值。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5
原因:
文章虽然讨论了欧洲和中国在某些问题上的合作可能性,但着重强调了中国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以及中国对现有国际秩序的挑战。作者暗示中国并未真正致力于多边主义,而是在试图建立一个对专制政权更有利的世界秩序。此外,文章还批评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的立场以及对欧洲战略自主的误解,这些都对中国的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Trump Tariffs: A Europe-China Axis Would Be a Dead End
新闻日期:2025-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