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对华关税战已然失败**
特朗普总统长期以来承诺的对华贸易战上周才真正拉开序幕,但他已经搞砸了。
特朗普及其谄媚者们吹嘘他的交易艺术。因此,他们理应熟悉商业谈判的一些基本原则:拥有明确且可实现的目标,了解对手的痛点(且不要暴露自己的弱点),并确保不要过度逼迫他们,以至于他们不得不顽抗到底并进行报复。
特朗普似乎忘记了这些。他那构思拙劣、执行业余的对华关税战如今已然失控,威胁着世界贸易,并严重损害了美国的全球形象。而且,他是否会胜出还远未可知。
特朗普的主要问题在于,他和他的团队显然——且错误地——认为中国急于保护其对美国的出口,以至于会简单地屈服于他的意志。
中国对美国的出口额超过了任何其他国家,在2024年达到了4380亿美元。特朗普已经实施以及北京方面采取对等报复的惊人关税将会造成伤害,尤其是在中国消费需求和投资疲软、房地产市场步履维艰之际。但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国今天比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更有准备来坚守阵地。
经过多年的贸易紧张、关税和普遍脱钩,中国在经济上与美国的联系已不如以往。许多美国公司已经通过将制造业和采购转移到其他国家来减少其在华业务。2017年,在特朗普开始征收关税之前,进口到美国的商品中有21.6%来自中国。去年,这一比例下降到13.4%。其中一部分可能是因为中国产品和零部件在到达美国之前通过第三国转运,特朗普政府正试图堵住这一漏洞。
但中国一直在使其出口市场多样化,以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去年中国对美国的直接出口额与十年前大致相同;与此同时,其对欧盟的出口额在那段时间内飙升。中国还降低了对贸易的总体依赖: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出口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从2006年的36%下降到2023年的19.7%。
在国家主席习近平领导下的中国,多年来一直在为这场预期的与美国的贸易对抗做准备,通过其国内的信息传递,并通过优先发展技术自给自足、经济安全和产业转型。近几个月来,它采取了更多措施来加强经济和促进国内消费,并再次拥抱中国领先的私营企业企业家,这些企业家的活力和突出地位近年来随着政府追求更多以国家为主导的产业发展而逐渐消失。
到目前为止,是特朗普眨眼了。上周,他宣布暂停对其征收的“对等”关税90天,此前这些关税引发了对经济衰退的担忧,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崩溃,并导致美国商业巨头公开质疑总统的做法。他承认自己退缩是因为投资者变得“紧张不安”是不明智的,这表明如果与中国的僵局持续下去,他可能会再次动摇。
中国政府拥有一系列政策工具,可以用来缓解长期贸易战的痛苦,包括可以迅速注入中国资本市场的数十亿美元国家资金。但随着美国消费者感受到通货膨胀上升的刺痛,投资者看到他们的股票投资组合遭受损失,以及首席执行官们看到商业前景黯淡,特朗普的谈判地位将日益削弱。
中国的领导人根本不像特朗普那样容易受到国内压力的影响。这有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困苦时期已经在民族的心理中根植了一种忍耐和坚韧的能力。对此的说法是“吃苦”。今天的中国年轻人比前几代人更习惯于舒适的消费生活,但“吃苦”精神仍然很强烈。
我的祖父母一代人因战争、饥荒和社会动荡而变得坚强——这些记忆已经传承下来,并且对于今天的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仍然记忆犹新。我于20世纪90年代出生在中国,那时中国还没有达到目前的繁荣水平。小时候,我和父母住在一个狭窄的200平方英尺的单间公寓里;厨房和卫生间区域与20多个其他家庭共用。我们的家庭被认为比大多数家庭都好。
我认识的大多数中国人都对美国感到恼火,并且完全支持中国领导人坚持到底的决定,而不是表达担忧。在公众眼中,特朗普的攻击只会证实多年来官方发出的中国需要为此做准备的警告。
中国和美国都在试图改变其经济模式。中国生产过剩,希望转向更多消费;美国消费过多,希望生产更多。这两种转变都很棘手。但是,对于习惯于忍受困苦的中国人来说,转向减少生产和增加消费比像美国这样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经济体以相反的方式转变更容易。
特朗普说,北京通过报复他的关税“玩错了”。但他没有给中国任何选择;表现出软弱只会助长像他这样的恶霸。他的关税造成的全球需求严重下滑无疑会影响中国经济。但他不应该等着北京打来电话恳求达成协议。习近平可以安心地袖手旁观,并将任何经济困难归咎于特朗普。
特朗普粗鲁、反复无常的做法并没有使他更接近实现其与中国之间不明确的贸易目标。它所做的只是提高了世界经济衰退的风险,并使中国看起来像是更稳定和可靠的经济伙伴。
这就是交易的艺术。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虽然批评了特朗普的贸易政策,但总体上肯定了中国在应对贸易战方面的准备和韧性,认为中国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转型,并且中国领导人能够更好地承受国内压力。文章还暗示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稳定和可靠。
原文地址:Opinion | Trump Has Already Lost His Tariff War With China
新闻日期:2025-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