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仍在为对话争执**

大家好,我是驻北京的约翰·刘。目前,美中关系可以用一场“拔河比赛”来形容,双方都紧抓着关税和贸易不放。这个比喻在很多方面都非常贴切。首先,自尊心是双方不断升级冲突的驱动力,谁都不愿示弱。其次,双方都明白,这场博弈持续越久,造成的伤害就越大,最终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最后,大家都希望找到一个既能保全颜面又能结束争端的途径。

在这种背景下,全球都在关注华盛顿和北京何时能够坐下来,共同寻找这个“下坡路”。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明确表示希望对话,但他却常常提出一些让对话难以启动的条件。不过,最近也出现了一些两国可能正在试探性地走向谈判的迹象。特朗普本周表示,他认为一些官员代表了中国领导人习近平。

北京的立场与美国颇为相似。据报道,中国官员希望美国满足一些条件,他们才同意进行谈判。双方都盯着对方,实际上都在说“球在你那边”,因此,短期内举行正式讨论的可能性似乎不大。短期内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双方继续就谈判的条件进行讨价还价。

让我们展望一下,当一切尘埃落定,中美团队终于坐在长桌两旁进行首次面对面会谈时,那也仅仅是一个漫长而艰难过程的开始,而且还不能保证最终能够找到“下坡路”。

美中谈判之所以困难重重,原因有很多,其中两个尤为突出。首先,问题非常复杂且相互交织。中国希望美国允许其拥有发展经济、实现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空间和条件。这些要求本身是合理的。如果美国仅仅想缩小贸易逆差,或许还能找到一些协同效应。然而,如果美国最关心的是国家安全,并且希望在经济、军事和技术上遏制中国——这似乎是华盛顿的目标——那么美国就很难接受中国的要求。

此前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正是一个突出的例子。由于无法就两国关系中的根本问题达成一致,北京和华盛顿仅仅将双方能够达成共识的部分——主要是中国购买美国商品以换取进入美国市场的机会——拼凑在一起,称之为“第一阶段协议”。双方本打算在下一阶段再来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

达成那项协议时,特朗普正准备参加总统选举。这一次,双方是否有动力达成协议,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特朗普已经没有资格再次参选,而且虽然美国中期选举即将到来,但目前尚不清楚这对他的激励有多大。对于习近平来说,中国经济如果严重下滑,将促使他与中国最大的客户达成协议。但中国正在采取刺激措施,以维持经济增长,从而为北京争取更多的时间,以便达成更有利的协议。

让美国和中国的谈判代表坐到一起至关重要。没有对话,两国乃至世界都无法避免灾难性的后果。但即使启动了对话,距离情况好转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其他值得关注的内容**

本周在广州举行的广交会上,展出了真空吸尘器、摩托车、烧烤架等各种各样的商品。同时,人们也在为订单、收入和就业岗位的流失而担忧,因为脱钩的痛苦正在加剧。十几家出口商表示,他们运往美国的货物已被暂停或取消。许多人表示,他们将不得不裁员或依赖东南亚国家的工厂,这些国家目前正从贸易转移中获益。

美国买家保罗·麦格拉思(Paul McGrath)在广交会上的遭遇,概括了许多公司面临的困境。他正在创办一家公司,销售一种让人们在家自制宠物食品的机器。新关税给他最近一批从中国进口的电器增加了5000美元的进口成本,未来的成本还会更高。麦格拉思不得不将他的“中国制造”产品的零售价提高到399美元。他说:“这简直是一场灾难。”

中国东部一家家电公司的销售经理Vicky Yu同样感到沮丧。她说,每个人都必须习惯利润减少。

一家美国婴儿用品公司的高管Jason(应要求仅透露名字)表示,他对去年决定在马来西亚开设一家工厂感到欣慰。这家工厂将产品运往美国,而仍在中国生产的同类产品则销往世界其他地区,这凸显了经济体之间相互分离的一种方式。

这种发展加剧了人们对中国本已脆弱的就业市场的担忧。高盛估计,有多达2000万人(约占劳动力的3%)可能受到对美出口的影响。

摩根士丹利表示,最近一轮关税升级后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44%的中国消费者计划减少开支,这是自2020年首次调查以来的最高水平。

为了表达对脱钩带来的影响的不满,中国的网红们一直在发布视频,这些视频大多是在中国工厂拍摄的,据称这些工厂为Lululemon、耐克等顶级品牌供货。目的是展示美国人喜爱的大部分消费品都是在中国制造的。许多视频甚至提供了联系方式,以便消费者可以直接从供应商处订购。

一位销售奢侈手袋的人说:“你们为什么不直接联系我们购买呢?你们不会相信我们给你们的价格。”

但即使是这种变通方法也很快会受到脱钩的影响。从5月2日起,美国将取消对价值不超过800美元的包裹的免税待遇。

准备迎接一个崭新的经济世界吧!

**中国每周热点观察**

起初,中国出现了“躺平”现象,即人们不再长时间工作,而是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现在,有些人变成了“鼠族”,他们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床上,靠那些没那么幸运的人送来的外卖为生。

一些自称为“鼠族”的中国年轻人表示,他们缺乏事业上的雄心壮志,仍然停留在社会的最底层(“鼠”由此而来),并且害怕社交。

在一个获得了约2.6万个赞的社交媒体视频中,一位年轻女性详细描述了她每天懒散的生活:

“11:20 起床。
13:20 起床吃饭。
14:20 午睡。
17:30 点一杯奶茶。
18:10 给猫咪做饭。
18:50 回到床上。
20:00 吃外卖。
20:30 在床上看电视剧。
02:30 睡觉。”

对于我们中的一些人来说,这可能只是一个漫长一周后的标准周末,但它与几年前引起中国高层领导人关注的类似的“佛系”潮流有关。大约在2021年,一些人开始拒绝事业、组建家庭和购买炫目的奢侈品,转而追求自己的兴趣和尝试新的体验。

这是对过去几代人所定义的努力工作和牺牲文化的否定。这也唾弃了一些中国科技公司引以为傲的“996”工作制: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

习近平为自己设定了让中国恢复昔日辉煌的目标,以便它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对“躺平”现象持否定态度。他敦促人们避免懒惰,但也表示国家应该为进步开辟道路。

大约在同一时间,政府出台了促进“共同富裕”的政策。目标是改善零工工作者的条件,控制住房和教育成本,所有这些都是为了提供更好的生活质量。

目前尚不清楚“鼠族”潮流是否会像“躺平”一样持久或流行,“躺平”一词仍然存在于中国的词汇中。中国的网红们倾向于抓住潮流来吸引粉丝。一位网红已经开始使用这个新概念来推广一种护肤产品。

尽管如此,这提醒我们,中国青年对现状不满,正在考虑不同的前进道路。在那些中国宣传家和外交官想要世界相信的纯粹和谐的表象之下,这一点有时会被掩盖。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中虽然有对中美贸易战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的描述,例如广交会订单减少,企业面临裁员等,以及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如“鼠族”现象),但整体基调偏中性,旨在呈现复杂局势和多方观点,而非单方面谴责或批评中国。

原文地址:Forget Negotiating. China and the US Are Still Fighting About Talking
新闻日期:2025-04-1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