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马拉松首秀:多数折戟**
北京——上周六,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马拉松”在中国南部的科技中心亦庄上演。然而,这场旨在展示中国在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半导体领域雄心的赛事,却以略带戏剧性的方式收场。
在参赛的21个中国顶尖人形机器人中,仅有4个在规定的四小时内完成了比赛。更有甚者,一个机器人在起跑线上便已摔倒,另一个则在奔跑中“身首异处”。
最终,身高1.78米的“天宫超”以2小时40分的成绩率先冲过终点线,但这一成绩远逊于人类马拉松冠军。其余三台完成比赛的机器人则耗时超过三小时。
尽管“天宫超”表现出色,但它也曾摔倒一次,并更换了三次电池。比赛中,一名人类教练身着信号装置,引导“天宫超”模仿其动作。其他机器人则多由操作员使用操纵杆控制,有的甚至还系着绳索。
据悉,“天宫超”由北京的人形机器人公司X-Humanoid专门为本次比赛量身打造。该公司首席技术官唐建表示对比赛结果非常满意,并希望未来的机器人能够胜任全天候的工作。
本次比赛对参赛机器人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包括必须具备人形外观,并依靠双腿行走。比赛允许更换电池甚至更换替补,但每次更换都会受到时间惩罚。
赛场边,观众们热情高涨,为这些机械选手加油助威。一些人类选手甚至停下脚步,与他们的机械同行合影留念。参赛机器人的外观、身高和体重各异。其中,一个巨型机器人酷似日本动漫高达,但因失控撞向隔离栏。唯一一个女性机器人“欢欢”在起跑后不久便倒地,散落一地盔甲。
由当地大学生开发的“小巨人”是本次比赛中身材最为矮小的选手,身高仅75厘米。据工程师在直播中介绍,“小巨人”支持语音控制,但因速度过慢,团队只计划让其跑完前三英里。比赛中,“小巨人”一度因头部冒烟而暂停。
尽管一些中国顶尖机器人公司并未参加本次比赛,但本次赛事无疑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清华大学辍学生姜哲远的公司N2机器人获得了第二名,他表示,尽管为此付出了许多不眠之夜,但比赛为他的公司带来了客户。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整体基调偏正面,旨在展示中国在机器人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进步与雄心。虽然比赛结果并非完美,但仍然突出了中国在该领域取得的成就,以及相关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努力和创新,所以给出了60分。
原文地址:In the World’s First Humanoid Marathon, Most Robots Failed to Finish
新闻日期:2025-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