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对华策略:危险且适得其反**

特朗普政府不断变化的贸易政策似乎正在围绕一个首要目标凝聚:打压中国。官员们暗示,许多被列入惩罚性“互惠”关税名单的国家,如果它们对来自中国和/或作为中国产品渠道的国家提高新的进口壁垒,可能会得到豁免。

一如既往,特朗普的算盘是不透明的。其意图真的是要对中国造成严重的经济打击吗?还是为了迫使不听话的中国在贸易问题上做出让步,以换取更温和的待遇?归根结底,最终目的是什么?

如果采信白宫的说法,一切都归结为制造业的就业岗位。美国希望为大量产品支付不必要的高价,以便让尽可能多的美国工人离开服务业、建筑业等岗位,回到生产线上。正如副总统JD Vance所宣称的那样,“一百万个廉价的仿冒烤面包机也比不上一个美国制造业的工作岗位。” 繁荣的关键是美国重返生产优质高档烤面包机的行列。

我对此不敢苟同。更好的方法是通过志同道合的经济体之间的国际竞争和推动技术前沿来不断提高生产力,同时关注国家安全威胁。换句话说,与本届政府的做法恰恰相反。正如Hal Brands在最近的彭博观点中指出的那样,总统是经济上的鹰派,安全上的鸽派。本届政府似乎倾向于一种在某些场合被称为“势力范围”的观点,即美国不必过分担心中国控制其地区的野心——或者,就此而言,俄罗斯在欧洲的侵略——因为大国必须被赋予各自的统治范围。在这种观点看来,中国日益增长的力量是一种经济威胁,但就美国而言,不是一种安全威胁。(台湾和乌克兰真倒霉,但又能怎么样呢?)最重要的是把制造业的就业岗位带回家,而这需要高关税。

不幸的是,白宫似乎设想的“势力范围”平衡将是危险而不稳定的。(修正主义大国不会满足于他们所拥有的,除非他们受到某种约束。)此外,经济实力和国家安全密切相关。美国转向保护主义将削弱其盟友关系,并阻碍经济增长;相反,集体的硬实力和软实力有助于消除经济胁迫(一种中国式的经济胁迫)。因此,正确的公式不应该是贸易战加上安全脱钩,而是经济一体化加上战略目标。美国需要成为经济上的鸽派和集体安全上的鹰派。

即使白宫有意愿,建立一个同样重视经济和安全要务的联盟也并非易事。一个问题是,许多通用创新直接影响国家安全。先进的微芯片和人工智能不仅有望提高生产力,而且也对军事能力至关重要。美国需要尽可能地阻止潜在的对手获得这些设备。这需要出口管制,以及——最困难的部分——盟友之间就哪些设备和应用构成这种威胁,以及哪些国家是对手或愿意协助对手达成一致。如果没有足够的共识,美国每次呼吁加强控制时,都有可能分裂其伙伴。

此外,一项超越阻止各国获得明显危险技术的政策,可能会扩大到被视为——甚至被宣传为——旨在摧毁目标经济的努力。从表面上看,对中国征收145%的关税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国家安全方面的谨慎和赤裸裸的经济侵略之间的界限很难划清,但这种惩罚性的全面关税甚至没有尝试:它们似乎无异于一种战争行为,而且很可能将一个竞争对手变成一个不共戴天的敌人。这种笨拙的做法使美国及其朋友变得不那么安全,更不用说自我造成的经济损失了。一项结合经济实力和强大联盟的政策不应不必要地激怒竞争对手,或使和平共处成为不可能。

正确的前进方向可以从一个熟悉的(如果目前被鄙视的)模式开始:基于规则、愿意合作的诸边主义。为了取得成功,合作必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深远,部分是通过更深层次的经济一体化,部分是通过将其与明确的安全维度相结合。目标是让美国领导的联盟在经济实力和协调一致的军事力量方面达到足够的规模,以剥夺中国及其盟友的战略优势。亚洲集团的库尔特·坎贝尔和外交关系委员会的拉什·多希在一篇描述这可能涉及什么的报告中,提醒读者一句苏联时代的格言,可以作为组织原则:“量变产生质变。”

最根本的困难是,足够雄心勃勃的合作意味着更大的相互依赖。这将导致美国及其假定的伙伴犹豫不决。但即使是美国,尽管规模庞大,也不足以单打独斗。最大限度地提高联盟的经济实力意味着汇集资源并允许比较优势发挥作用——反过来,要求合作伙伴相互依赖。同样的逻辑也适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盟友的军事力量。特朗普对美国朋友的蔑视有可能拆除现有的、不够雄心勃勃的联盟。毫无疑问,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这些联盟存在缺陷:盟友以美国的利益为代价做了太多的免费搭车行为。但事实仍然是,这些联盟需要扩大和深化——不仅仅是维持,更不用说被抛弃了。白宫正在推动美国及其朋友沿着一条非常危险的道路前进。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在分析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政策,但整体论调偏负面,着重强调了该政策的危险性和可能造成的负面后果,例如经济损失、激化矛盾、削弱联盟等。虽然也提到了合作的可能性,但更多的是在批判现有政策。

原文地址:Trump’s China Doctrine Is Dangerous and Self-Defeating
新闻日期:2025-04-21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