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面临天气与贸易双重挑战**

中国主要农业产区正遭受旱涝灾害,引发对农作物早期生长的担忧。与此同时,贸易摩擦也阻碍了中国的农产品进口。虽然现在评估产量影响还为时过早,且在收成之前还有充足的时间改善情况,但恶劣天气提醒我们,北京为14亿人民确保粮食安全的努力,仍然受制于日益不稳定的气候因素。

小麦和玉米等主要农作物面临的潜在威胁,在很大程度上被去年的丰收所缓解。丰收充实了库存,压低了许多农作物的价格。然而,自3月份以来,对来自美国这一中国传统上的两大供应国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涵盖了谷物、油籽、蛋白质和新鲜农产品等一系列商品,这带来了新的挑战。

据商品气象集团(Commodity Weather Group)的预报员尼克·维塔(Nick Vita)称,华北平原(玉米和大豆的重要产区)的三分之一地区水分不足,不利于种子发芽。该地区的小麦种植户也面临旱情,当局敦促及时灌溉以减轻影响。

芬兰环境科学公司()的高级农业气象学家唐纳德·基尼(Donald Keeney)表示,预计缺水情况将恶化,加剧该地区小麦、玉米和花生作物面临的压力。与此同时,东北部玉米和大豆产区的暴雨延缓了部分农场春季播种的准备工作。河南、陕西和广西等中南部省份的地方政府正在积极调动资源以应对旱情。政府周一表示,已拨款专项资金,并从水库调水以保障农业生产。

在中国最大的食糖产区——华南沿海的广西,自秋季以来持续的干旱严重阻碍了甘蔗作物的播种。中国 Merchants Futures Co.上周在一份报告中表示,一些地区的失种率高达30%。对供应短缺的担忧推动了郑州商品交易所糖价上涨。不过,商品气象集团的维塔表示,未来10天的降雨预报应能缓解该地区包括水稻种植在内的农业压力。

表示,针对中国的新关税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出台。他说,具体时间取决于中国政府。他的政府将把目前对中国出口商征收的145%的关税进行调整。许多中国出口商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的第一个任期内经历了贸易战,并投入多年时间来赢得美国消费者的青睐,但现在可能要结束在美国的业务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中国的信贷市场正成为贸易战动荡中一个意想不到的避风港:熊猫债券的发行量已飙升至创纪录水平。《金融时报》报道称,正在考虑在5月3日截止日期前降低汽车零部件关税,这一截止日期已引起全球汽车制造商的不满。

(所有时间均为北京时间)

4月24日星期四:

4月25日星期五: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提到了中国部分地区遭受的旱涝灾害,以及贸易摩擦对中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这些都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China’s Farmers Battle Weather Threats to Crops as Trade Tariff Risks Mount
新闻日期:2025-04-23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