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因美国关税承压,刺激政策呼声再起**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工厂活动出现自2023年12月以来最严重的萎缩,预示着美国关税带来的早期冲击,并引发了对加速政策刺激的呼吁。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三发布的数据显示,5月份官方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意外大幅下滑,从3月份的50.5降至49。同时,非制造业PMI显示建筑业和服务业的扩张速度低于预期。
这些指标为评估特朗普政府对中国商品加征145%关税后中国经济的健康状况,提供了初步的官方视角。这一关税水平预计将重创中国制造业,该行业在去年为中国经济增长贡献了近三分之一的力量。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情况明显比预期更糟,表明关税已开始产生影响。”他预测本季度中国经济将显著放缓,这可能促使政府出台更多刺激措施。数据低于预期后,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度扩大跌幅,但随后收复部分失地,并在下午的交易中上涨0.1%至7.26元人民币左右。
贸易战已促使瑞银集团和高盛集团等主要金融机构下调对中国2025年经济增长的预测至4%左右或更低。制造业指标不佳之前,中国出口商已发出预警信号,货物运输量可能骤降高达60%。
野村控股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陆挺在一份报告中写道:“我们认为北京需要采取更大胆的举措。”他敦促决策者解决房地产市场下滑等结构性挑战,改革养老金制度,并改善与其他经济体的关系。“北京方面一直比市场预期的更为冷静,但风险在于需求冲击可能比预期更糟。”
制造业PMI中的就业分项指数跌至2022年12月以来的最低点,并创下自当年4月上海进入封锁以来的最大降幅。一项调查显示,制造业就业萎缩速度为去年2月以来最快,这给政府稳定就业市场带来更大压力。
为了缓解出口商的压力,中国政府本周出台了支持措施,帮助陷入困境的企业获得贷款,并促进国内消费,但并未宣布更具刺激性的经济措施。相反,官员们似乎专注于落实3月初批准的刺激方案。澳新银行集团高级策略师预计,中国决策者将在未来两个月内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部分抵消关税的影响,但将保留政策空间,以应对旷日持久的贸易冲突。
北京方面似乎也不急于与华盛顿进行谈判。中国外交部长周一警告各国不要屈服于美国的关税威胁,称绥靖只会助长美国的“霸凌”行径。中国国家统计局高级统计师表示,前期基数较高以及“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是导致PMI下降的原因。这位官方分析师在随新闻稿发布的声明中重申了政府的立场,即贸易战没有赢家,并指出包括美国、英国和日本在内的主要经济体的制造业活动均出现放缓。
财新4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0.4,高于预期的49.7。这些数据显示,中国经济较上月有所增长,尽管增速放缓。财新PMI往往反映了规模较小、更以出口为导向的公司的活动。财新智库高级经济学家王喆表示:“美国提高关税对外部需求造成了影响,新出口订单的降幅为2023年7月以来最大,导致4月份新订单总量仅略有增长。”
即便在145%的关税生效之前,中国的工业和制造企业就已经面临困境,今年第一季度的利润仅增长0.8%,远低于GDP的增速。例如,中国最著名的太阳能制造商在第一季度因低价和供应过剩而累计亏损超过80亿元人民币(约合11亿美元)。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制造业的下滑展开,并将原因归咎于美国的关税政策,这反映出作者对中国经济前景的担忧,暗示中国在贸易战中可能面临不利局面。此外,文章还提到了多家机构下调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以及中国企业面临的困境,进一步加剧了负面情绪。
原文地址:China Manufacturing Slumps on US Levies, Spurring Stimulus Calls
新闻日期: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