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太阳能企业亏损加剧,美国关税雪上加霜**
中国太阳能制造商持续深陷亏损泥潭,而随着出口面临的高额关税威胁加剧国内供应过剩,前景变得愈发黯淡。晶科能源、晶澳太阳能、隆基绿能等五家行业巨头公布了一季度财报,合计亏损超过80亿元人民币(约合11亿美元)。相比之下,它们去年的总亏损额还不到20亿元人民币,当时还有两家公司保持盈利。
晶科能源在声明中表示:“一季度太阳能产业链各主要环节的价格都处于低位。此外,国际贸易政策变化导致的需求中断,也给各环节的利润率带来了压力。”这意味着,行业内达成的所谓“自律限产”——即去年数十家制造商自愿达成的产量控制协议——尚未真正发挥作用,尽管晶科能源表示,在此期间,自律监管已显示出逐步改善的迹象。
更令人担忧的是,如果特朗普政府最严厉的关税政策生效,情况只会进一步恶化。这些关税中,对在东南亚四国(中国企业为规避美国关税而将大部分产能转移至此)生产的产品征收的关税高达3521%。这些新关税于4月初宣布,预计将在未来几周内最终确定,前提是美国贸易监管机构认定这些进口产品对美国生产商造成了损害。这可能会迫使这个陷入困境的行业再次进行代价高昂的产能转移。
隆基绿能的关联公司于周一表示,正准备将产能转移到关税较低的其他地区。晶澳太阳能本月早些时候表示,计划加快制造全球化,包括在阿曼开设一家工厂。对于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隆基绿能而言,关税将如何影响美国需求的不确定性意味着暂停任何重大变革。该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在周三的电话会议上表示,公司“将继续遵循我们过去建立的供应链路径,稳步推进我们在美国的业务,同时继续关注未来的政策变化”。该公司还在美国拥有一家工厂,旨在利用拜登政府推出的激励措施。
与此同时,近几个月来支撑需求的国内装机热潮,在6月1日太阳能定价限制生效后,可能会遭遇瓶颈。中金公司的分析师(包括邓伊文)预计,二季度盈利能力将环比改善。但该券商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由于三季度可能出现的需求真空,这种改善“可能是不可持续的”。
中国海运数据显示,4月最后10天,对美国的出口可能已经开始大幅下降,这反映出美国高额关税的生效,这些关税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双边贸易。由于买家争相 확보货源,中国铜市场的保税区库存已跃升至2023年末以来的最高水平。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称,中国已于本月早些时候对美国进口乙烷征收125%的关税。另有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已指示部分国有制药企业研究如何减少对美国药品和原材料的依赖,因为北京正在为可能威胁其医疗供应的脱钩做准备。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太阳能产业面临的亏损和美国关税带来的负面影响,突出了中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遇到的挑战和困境。虽然也提到了企业应对措施,但整体基调偏向负面。
原文地址:Chinese Solar Losses Deepen Even Before Worst of US Tariffs
新闻日期: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