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的双重面貌:美国必须同时理解

美国人对中国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印象:一种是崛起中的科技和制造业超级大国,似乎即将引领世界;另一种则是濒临崩溃的经济体。

事实上,这两种印象都反映了中国真实的某一方面。

我们可以将其中一种称为“希望中国”,它以人工智能初创企业深势科技(DeepSeek)、电动汽车巨头比亚迪(BYD)和科技巨头华为(Huawei)为代表,这些都是创新领域的领军者。英伟达(Nvidia)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中国在人工智能发展方面“并不落后”于美国。不少评论员甚至宣称,21世纪将是中国主导的世纪。

另一种则是“悲观中国”,它描绘的是另一番景象:消费支出低迷、失业率上升、长期存在的房地产危机,以及企业界为应对贸易战的影响而做的准备。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试图谈判解决贸易战问题时,必须同时考虑到这两种版本的地缘政治对手。

理解中国的利害关系从未如此之高。仅仅畏惧其成功或因其经济困境而感到慰藉是不够的。要了解美国最大的竞争对手,就必须了解这两种中国如何能够共存。

董洁林是一位前硅谷高管,最近在中国从事科技政策教学和研究14年后,搬回了旧金山。他说:“美国人对中国有太多想象的观念。有些人希望用中国的方法来解决美国的问题,但这显然行不通。他们没有意识到中国的解决方案伴随着很多痛苦。”

就像美国一样,中国也是一个充满差异的巨大国家:沿海与内陆、北方与南方、城市与乡村、富人与穷人、国有企业与私营企业、X世代与Z世代。执政的共产党本身也充满了矛盾。它信奉社会主义,但却不愿为公民提供强大的社会保障。

中国人民也在努力应对这些矛盾。

尽管存在贸易战,但在过去几周里,我与中国科技企业家和投资者的交谈中,他们比过去三年中的任何时候都更加乐观。他们的希望始于深势科技在1月份取得的突破。两位风险投资家告诉我,他们计划走出自2021年北京打击科技行业后开始的蛰伏期。两人都表示,他们正在寻找投资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和机器人的机会。

但他们对经济的看法远没有那么乐观——这就是悲观中国。

我采访的10位高管、投资者和经济学家表示,他们认为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进步不足以将该国从经济衰退中拉出来。先进制造业仅占中国产出的6%左右,远小于房地产,即使在大幅放缓之后,房地产仍贡献了约17%的国内生产总值。

当我问他们中国是否能在贸易战中击败美国时,没有人说是。但他们都认为,中国的痛苦承受能力要高得多。

不难理解那些对美国在建设和制造方面的挣扎感到沮丧的美国人的焦虑。中国建设的高铁线路比世界其他国家加起来还要多,每10,000名制造业工人中部署的工业机器人数量也超过了除韩国和新加坡以外的任何国家,并且现在在全球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无人机和其他一些先进产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许多中国最成功的公司已经从经济衰退中获得了韧性,并且为未来的艰难日子做好了更充分的准备。纽约对冲基金Stillpoint的创始人黄彦勋(Eric Wong)每个季度都会访问中国,他指的是特朗普政府的成本削减努力,即所谓的“政府效率部门”。他说:“相比之下,美国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过度消费中。”

但是,当我们惊叹于中国所谓的奇迹时,有必要问一下:代价是什么?不仅是经济上的,还有人道上的。

中国自上而下的创新模式,严重依赖政府补贴和投资,已被证明既低效又浪费。就像房地产行业的过度建设引发危机并抹去了大部分中国家庭财富一样,过度的工业产能加剧了经济中的不平衡,并引发了对该模式可持续性的质疑,尤其是在更广泛的经济状况恶化的情况下。

电动汽车行业显示了两种中国的力量。2018年,该国拥有近500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到2024年,只剩下约70家。其中一家倒闭的公司是Singulato Motors,这家初创公司从投资者那里筹集了23亿美元,其中包括三个省的地方政府。八年来,该公司未能交付一辆汽车,并于2023年申请破产。

中国政府容忍对其选定行业的浪费性投资,从而助长了产能过剩。但它不愿对农村养老金和医疗保险进行大量投资,而这些投资本可以帮助提振消费。

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仅靠技术创新无法解决中国结构性经济失衡或周期性通缩压力。事实上,”他写道,“最近的技术进步可能会增强政策制定者对当前道路的信心,从而增加资源和资本错配的风险。”

中国领导层对技术自给自足和工业产能的痴迷无助于解决其最大的挑战:失业、消费疲软和对出口的依赖,更不用说房地产危机了。

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城镇失业率为5%,不包括失业的农民工。青年失业率为17%。据信实际数字要高得多。仅今年夏天,中国高校将有超过1200万新的求职者毕业。

特朗普总统说工厂倒闭,人们在中国失业,这并没有错。

2020年,时任总理李克强表示,外贸部门直接或间接地为1.8亿中国人提供了就业。“外贸下滑几乎肯定会严重打击就业市场,”他在疫情爆发之初表示。关税可能会更具破坏性。

北京方面正在淡化贸易战的影响,但当谈判代表上周末与美国同行举行会谈时,其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今年4月,中国工厂经历了超过一年来最严重的月度放缓,而对美国的出货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1%。

所有这些经济后果将由像陈先生这样的人承担,陈先生是中国南方一个特大城市的一位前大学图书馆员。他要求我不要使用他的全名和他居住的地方,以保护他的身份免受当局的侵害。

陈先生生活在悲观的中国。他不再乘坐昂贵的高铁,因为高铁的费用是公共汽车的五倍。乘坐飞机通常也更便宜。

他去年失去了工作,因为这所大学是中国顶尖大学之一,面临预算短缺。许多国有机构不得不解雇员工,因为许多地方政府,即使在最富裕的城市,也负债累累。

因为他已经快40岁了,陈先生被认为对大多数工作来说都太老了。他和他的妻子已经放弃了买房的念头。现在,随着贸易战的进行,他预计经济将进一步走弱,他的就业前景将更加黯淡。

他说:“我在消费方面变得更加谨慎。我每一分钱都要掂量一下。”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花了大量篇幅描述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包括房地产危机、失业率、消费疲软、对出口的依赖以及结构性经济失衡。作者还提到了政府补贴和投资的低效和浪费,以及过度工业产能带来的问题。此外,文章引用了对贸易战负面影响的担忧,以及普通民众因经济问题而面临的困境。这些都表明作者对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忧。

原文地址:There Are Two Chinas, and America Must Understand Both
新闻日期:2025-05-13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