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强硬姿态促他国调整对美贸易策略**

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中国所展现的坚定立场,已促使一些国家相信,在与特朗普政府的贸易对话中,也应采取更为强硬的姿态。

一周前达成的关税休战协议,为华盛顿与北京之间预计漫长而艰难的谈判奠定了基础。目前,中国仍面临平均近50%的美国进口关税,这包括此前已征收的关税以及在日内瓦达成的30%的关税。

美国愿意大幅降低最初计划对中国产品征收的145%关税,令其他贸易伙伴(从首尔到布鲁塞尔)感到震惊。此前,这些国家一直遵循美国的建议,选择谈判而非采取关税报复措施。

鉴于中国通过强硬的谈判策略达成了一项有利(即使只是暂时的)的协议,其他采取更为外交和迅速方式的国家开始质疑自身策略的正确性。

前美国贸易谈判代表、现任新加坡ISEAS-尤索夫伊萨克研究所访问学者斯蒂芬·奥尔森表示:“这改变了谈判的动态。许多国家会关注日内瓦谈判的结果,并得出结论,特朗普逐渐意识到自己玩得太过火了。”

除非在7月份关税休战结束前达成协议或获得延期,否则目前暂缓在10%的较高关税仍将生效。

虽然各国政府不愿公开表示将采取更强硬的立场,但尤其是一些大国,已逐渐意识到自身拥有比之前认为的更多的筹码,并可以放慢谈判节奏。

韩国主要总统候选人李在明表示,在与美国的贸易谈判中,没有必要急于达成协议。他批评过渡政府对特朗普政府采取了过于仓促的行动。

特朗普上周暗示,在90天期限过半之际,与约150个国家达成协议的时间已不足。因此,美国可能在未来两到三周内单方面征收更高的关税。

此外,特朗普声称印度已准备好降低所有美国商品的关税。但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向记者明确表示,贸易谈判仍在进行中,“任何判断都为时过早”。

印度贸易部长皮尤什·戈亚尔预计将于周末前往美国进行进一步谈判。

BCA Research的GeoMacro首席策略师马科·帕皮克表示:“许多国家可以从中国身上学到,与特朗普总统谈判的正确方式是保持强硬、保持冷静,并迫使他屈服。”

日本贸易代表本周也将访问华盛顿。就在上周,日本贸易大臣梶山弘志缺席了在韩国举行的地区会议,美国贸易代表戴琪出席了该会议。

领导日本关税工作组的首席谈判代表甘利明本月早些时候表示,他希望在6月份与美国达成协议。但最近当地媒体的报道表明,协议更有可能在7月份(日本参议院选举前)达成。

东京的政策表明,他们宁愿放慢速度,也不愿为了快速完成而做出重大让步。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周一在议会表示:“我们将在谈判中关注截止日期,但我们无意通过过度关注截止日期来损害我们的国家利益。”

法国外贸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艾丽西亚·加西亚·埃雷罗表示,与美国谈判的国家会质疑他们当初为何要加入谈判。“这项协议让中国抢占了先机,而且对美国也没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造成了双重伤害。”

甚至美国官员也暗示谈判将会持续更长时间: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告诉彭博电视台,与日本和韩国的谈判将“非常耗时”。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上周表示,欧盟在“监管趋同”方面存在问题,这阻碍了关税谈判。

贝森特周二在利雅得举行的沙特-美国投资论坛上表示:“美国和欧洲可能会进展得慢一些。”

财政部长上周日对总体谈判表示乐观,并补充说:“我们不是一夜之间来到这里的。”

贝森特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国情”节目的一次采访中表示:“除了一些例外,各国都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他们希望降低关税,他们希望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他们中的一些人操纵了他们的货币,他们补贴了工业和劳工。”

据知情人士透露,在布鲁塞尔,人们认为中国和美国的声明是在多个领域保持高关税并限制其范围。

知情人士表示,美国在谈判中收效甚微,以及在90天宽限期内缺乏明确的最终策略,表明特朗普进一步加大对北京施压的意愿有限。

欧盟经济专员保罗·真蒂洛尼周四在伦敦接受彭博电视台采访时表示,“贸易格局正变得越来越碎片化”,“迄今为止达成的协议未能完全解决这种情况”。他指的是与中国的关税休战以及几天前宣布的与英国达成的协议。

在拉丁美洲,发展中国家既希望保持中国的投资,又希望保持其出口进入美国市场,面对这两个重量级国家之间的对抗,各国领导人正试图采取谨慎的策略。

巴西总统卢拉·达席尔瓦周三在北京进行国事访问(期间签署了30多项协议)后,驳斥了人们对深化与中国关系可能引发美国负面反应的担忧。此前他曾表示,不应将贸易视为地缘政治的零和游戏,贸易应优先于报复措施。

哥伦比亚总统古斯塔沃·佩特罗(上周也在北京)表示,他希望利用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来促进哥伦比亚的贸易和投资,尽管他的首席外交官强调,美国仍然是该国最重要的盟友。

美国与中国达成的协议也可能向其他国家表明,特朗普政府并非对关税造成的国内经济逆风免疫。

野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伯特·苏巴拉曼表示:“美国的经济问题更为直接和广泛,这项协议可能被视为特朗普政府承认了这一点。”

不过,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前世界银行中国业务局局长霍夫曼表示,只有具有经济实力且对美国贸易依赖程度有限的国家才能这样做。“对大多数国家来说,与美国对着干是相当冒险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加拿大,据牛津经济研究院上周表示,加拿大实际上已经取消了对几乎所有美国产品的关税。周末,加拿大财政部长克里斯蒂亚·弗里兰否认了这一点,并表示政府坚持对价值数百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征收25%的报复性关税。

根据尚帕涅周六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消息,加拿大3月份实施的70%的报复性关税仍然有效。政府已经“暂时和公开地暂停”对一些出于健康和安全原因的商品的关税。

不过,首席策略师帕皮克表示,由于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其他国家或许可以“使用更具创造性的影响力”。

越南经济的三分之一依赖于与美国的贸易。而这种缺乏影响力意味着,越南除了强硬措辞外,别无选择。

越南是首批提出购买更多美国商品(如波音飞机)以平衡贸易顺差的国家之一,本月称特朗普的关税“不合理”。

穆迪分析公司亚太区经济主管史蒂芬·埃尔表示,如果较大的国家真的想采取对抗姿态,它们可能会在服务贸易方面有所作为。

根据穆迪分析公司的数据,欧盟、新加坡、韩国和日本是对美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国家。

埃尔表示:“中国对美国的影响力太大,以至于美国无法继续保持强硬立场。许多其他经济体并非如此。我们需要关注的是影响力以及谁拥有这种影响力。”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角色和影响展开,强调了中国在与美国贸易谈判中展现出的实力和策略,对中国有一定的肯定意味。

原文地址:Zoll-Deal mit Trump: Wegen China ändern andere Länder ihre Strategie
新闻日期:2025-05-19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