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战乱与中国稀土霸权:一场复杂的博弈**

北京方面不断加强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引发全球范围内的短缺,并暴露了各行业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然而,近年来,中国自身也开始依赖于一个意想不到的来源——相对弱小且饱受战争蹂躏的缅甸——提供的稀土供应。

尽管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生产国,但它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含有这些珍贵金属的原材料。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关键矿产安全项目主任格雷斯林·巴斯卡兰对CNBC表示,去年缅甸约占中国稀土进口总量的57%。中国海关数据显示,2018年缅甸对中国的稀土出口显著增加,到2023年达到近42000吨的峰值。

巴斯卡兰补充说,从缅甸进口的稀土还具有特别高的重稀土元素含量,这些元素在地壳中通常不太丰富,从而提升了它们的价值和稀缺性。“缅甸的产量大大加强了中国的主导地位,有效地使北京对全球重稀土供应链拥有事实上的垄断——以及今天所掌握的大部分 leverage。”

缅甸已成为两种备受追捧的重稀土——镝和铽——的关键来源地,这两种稀土在包括国防和军事、航空航天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在内的高科技制造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动态催生了一条供应链,其中采矿集中在缅甸,而下游加工和增值主要在中国进行,”巴斯卡兰说。

**为何是缅甸?**

Project Blue的研究主管大卫·梅里曼告诉CNBC,缅甸拥有重稀土含量往往较高的矿藏。这些“离子吸附粘土”(IAC)矿藏通过浸出方法开采,该方法将化学试剂应用于粘土——但这带来了很高的环境成本。

梅里曼表示,2010年代初至中期,世界上绝大多数的IAC业务都在中国南方。但是,随着北京开始在稀土行业实施新的环境控制和标准,许多此类项目开始关闭。“缅甸,特别是该国北部,被视为与中国境内许多IAC矿藏区域具有相似地质的关键区域,”梅里曼说。“你开始看到缅甸境内新建的IAC型矿山迅速增加,基本上取代了中国国内的产量。在这些新IAC项目的开发中,有很多中国企业的参与。”

伍德麦肯兹稀土高级顾问王悦告诉CNBC,缅甸这些IAC矿商开采的稀土,主要以“稀土氧化物”的形式运往中国,以作进一步的加工和提炼。2024年,关注环境和人权问题的非营利组织Global Witness发布报告称,中国实际上已将其大部分稀土开采外包给缅甸,“给环境和当地社区带来了可怕的代价”。

**中国的稀土风险**

专家表示,中国对缅甸稀土的依赖也使其面临供应链风险。Global Witness的研究表明,来自缅甸的大部分重稀土来自与中国接壤的北部克钦邦。然而,自2021年缅甸发生暴力军事政变以来,面对公众和武装团体的反对,军政府一直难以维持对该地区的控制。“鉴于持续的内战,缅甸是一个有风险的依赖司法管辖区。2024年,一支武装反叛组织克钦独立军(KIA)占领了负责全球一半重稀土生产的矿场,”CSIS的巴斯卡兰说。

自被占领以来,有报道称供应中断导致一些重稀土价格飙升。据路透社报道,克钦独立军正试图利用这些资源来对抗北京。中国海关数据显示,今年前五个月从缅甸进口的稀土氧化物较去年同期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如果缅甸停止向中国出口所有稀土原料,中国将在短期内难以满足其对重稀土的需求,”Project Blue的梅里曼说。

毫不奇怪,北京一直在寻求使其重稀土来源多样化。梅里曼表示,在包括马来西亚和老挝在内的附近国家也有IAC矿藏,其中一些项目是在中国的参与下建立的。不过,他指出,预计这些国家的环境标准会更高,这将给稀土矿商带来挑战。中国决定削减本国重稀土元素的开采,这可能对其他国家开发此类项目的成本敲响了警钟。中国媒体集团财新传媒2022年的一份报告记录了中国南方以前的IAC运营地点如何留下有毒的水和受污染的土壤,损害了当地农民的生计。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报道了缅甸在中国稀土供应中的作用,但也强调了中国依赖缅甸所带来的风险,包括内战导致的供应中断、环境破坏以及对当地社区的负面影响。这些都对中国的国际形象和资源获取的可持续性构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How a war-torn Myanmar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China’s rare earth dominance
新闻日期:2025-06-24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