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克服美国制裁实现技术赶超**
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出口禁令来确保从中国获得稀土供应,但中国正在证明,即使没有美国最先进的半导体,它也能在科技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在中国政府组织的一次媒体考察中,西方记者得以走访江苏和浙江等经济发达的省份,以及人工智能初创公司DeepSeek。北京传递的信息很明确:尽管面临美国的制裁,中国科技行业仍决心保持世界领先地位。
位于苏州的Magiclab Robotics就是一个例子。这家成立仅一年的公司正在为工业应用制造类人机器人。公司总裁吴长征表示,超过90%的组件是自主研发的。其余的组件,包括芯片和微控制器,来自国内外,但并非来自美国。对于特朗普最近发布的半导体设计软件禁令,吴先生轻松地评论道:“我们的机器人只需要标准芯片。” 他认为,整个行业几乎不存在薄弱环节。
在为期五天的考察中,途经中国科技中心城市的企业家们都强调了同样的方针:自主自强。无论是生物制药、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还是电动汽车,所有这些行业都处于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工业复兴愿景的核心地位。为了应对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和制裁,中国经济界团结在政府周围。
外国记者在中国很少能有机会接触到如此多的高级公司代表,这主要是由于媒体政策的限制以及对潜在压制的担忧。此次考察凸显了北京方面为增强国际投资者对中国经济的信心所做的努力,尽管中国经济面临房地产危机、通货紧缩以及历史性的高额美国关税。
DeepSeek今年年初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功表明,即使在芯片供应有限的情况下,中国也能够进行创新。然而,中国仍然无法获得英伟达的高端半导体,这构成了一个结构性的劣势。
考察团主要参观了像AISpeech这样不需要顶级芯片的公司。该公司为汽车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音频和视频应用。然而,在自动驾驶或“通用人工智能”(即具有类人智能的系统)领域,获得最好的芯片仍然至关重要。
在考察期间,八位公司负责人与西方媒体进行了交流。他们避开了补贴等敏感话题,而是强调了中国的国家优势:高素质人才、封闭的供应链、战略实用主义。政府官员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发言。
AISpeech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科学家余凯描述了公司的发展历程:从剑桥的一个十人团队发展到在北京和苏州设有研究中心的700名员工。位于深圳的一家子公司确保了公司与智能技术制造的紧密联系,而位于华南的另一个基地则为本地生产的汽车开发软件。
为了反击特朗普的芯片封锁,中国限制了稀土的出口,稀土被广泛应用于风力涡轮机和飞机等领域。上周,一项在日内瓦谈判达成的贸易规则协议正式签署,其中包括中国承诺供应这些原材料。
在无锡,研究人员发表的科学出版物数量是德国同行的三倍。记者们乘坐高速列车前往苏州和浙江,重点关注绿色技术。
诚然,中国无法获得最先进的芯片制造设备和英伟达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然而,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提倡“芯片堆叠”作为一种技术解决方案,即将多个芯片组合起来以提高性能。与此同时,西方的人工智能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封锁,这保护了中国供应商免受来自美国的直接竞争。
华盛顿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Julian Müller-Kaler表示:“经过多年的限制,中国必须展示自信并提供展示窗口。” 他认为,高性能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的芯片可以通过性能稍弱的型号来替代,尽管这会增加能源消耗。“北京从未真正对抗美国的限制,它们甚至有助于中国变得更加独立。这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的政策目标。”
然而,代价是高昂的。一些企业家公开谈论了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的后果。外国资本正在撤离,投资正在枯竭。IASO Biotechnology的负责人张金华表示:“对融资的影响是巨大的。我告诉我的团队:不要再问冬天什么时候结束。把它当作四季来对待,并适应它。”
原文标题:Wie China trotz US-Sanktionen bei KI und Robotik technologisch aufholt.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5
原因:
文章主要强调了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领域取得的进展,以及中国企业克服美国制裁、实现技术自主的决心和能力。文章还提到了中国政府对科技行业的支持,以及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的努力。
原文地址:Wie China trotz US-Sanktionen bei KI und Robotik technologisch aufholt
新闻日期:2025-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