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雲雲兩年前開始在「拼多多」銷售尿布時,并未預期會有持續不休的價格壓力。
拼多多以提供折扣為賣點,經常提醒售貨商林雲雲:如果其他商家能以更低價格出售同樣產品,那麼她的產品可能會被自動降級。林雲雲表示,平台一直告訴她要減價。「如果我再降價,我就無法獲得任何收益了。」
沒有比拼多多更能代表當前中國通縮情勢的公司。消費者為了追求該應用提供的超低折扣蜂擁而至,這正是「降級消費」——借助社交媒體推動省錢生活方式的理論產物。
在房地產危機看不到盡頭和勞動市場疲軟的情況下,中國消费者開始減少支出並增加儲蓄,導致價格下跌,利潤縮水。企業對於增聘人手或未來投資變得猶豫不決,進一步加重了對經濟健康的擔憂。經過一連串半心半意的措施未能重振經濟後,北京終於顯示出準備採取更加積極行動的跡象,但具體措施還不明朗。上月,政府宣布了降低利率和其他舉措來提振房地產市場的計劃,同時推出了穩定股市的措施。
儘管有傳言稱未來可能增加財政支出以提升消費者購買力,但政府並未透露任何具體计划。研究機構Rhodium Group表示,政策制定者已經展現出更多意願行動,但仍然存在多個重要問題有待解決,如通縮壓力等。
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指數連續五個季度下降,這是過去25年來最長的萎縮期,這最終意味著經濟成長速度可能不及官方目標所設定的約5%的速度那樣快。
政府大多數政策重點集中在支援生產和投資上。儘管這樣做維持了中國工廠運轉,但導致國土及其全球貿易伙伴都充滿了過剩商品。供應量豐富幫助維持了低價格。
而這就是拼多多進場的地方。由於越來越多的消費在線上進行,拼多多和其他模仿其成功的電子商務平台所帶來的價格下降,促成了通縮波動的情況。大約60%的中國消費者通過電子商務購買商品,佔零售總額的三分之一以上,根據匯豐銀行報告。
「拼多多是通縮現象的原因和後果,」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講師Donald Low如此表述道。
創立於2015年的拼多多發展速度超過了其老對手,最近在海外拓展業務。該公司表示收入增長86%,然而警告說未來可能因計劃大力投資支持「高品質」商家而影響獲利。
拼多多的創始人之一、中國最富有的人之一Colin Huang曾表示,公司的核心價值並不是銷售低廉商品,而是提供消費者認為比實際價格更低價的商品。
今年早些時候,來自浙江的賣家林雲雲稱拼多多為她的尿片產品設置了一個「自動價格跟蹤系統」,以根據發現的較低價格調整價格。幾個月後她退出該項目時,發現這個設定已經再次被啟用。
拼多多並未對此文章提出評論,但曾表示該功能有助於提高商家運作效率、同時向消費者提供更具競爭力的商品價格。
多年來,經濟學家一直研究電子商務對價格的影響。
當年中旬,在線零售商Amazon.com利用其在網路零售業中的領先地位,導致整個網上和實體商店價格下跌。所有零售商(包括亚马逊)都在追蹤彼此的價格並基於市場條件調整自己的價格,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動態定價。
傳統觀點認為「亚马逊效應」有助於維持價格穩定。然而,哈佛商学院教授Alberto Cavallo在2018年指出,電子商務使價格對經濟震盪更加敏感,例如燃料成本上升,價格可能會顯著上漲。他注意到如果衝擊造成通脹壓力時,價格可能会上升。
Cavallo教授認為中國現在正處於相反情況—經濟疲軟導致價格下調,電子商務平台進一步加速了這一影響。
拼多多的成功促使阿里巴巴和JD.com這兩家最大競爭對手加入低價競賽。去年,阿里巴巴的購物平台Taobao開始基於商品價格與其他電子商務平台相比較評分賣家,媒體報道稱高分賣家將獲得更多流量和產品曝光率。 JD.com曾以銷售高檔電子產品聞名,也創建了一系列低價活動。
作為部分措施之一,中國監管部門在5月推出新規則,禁止線上平臺對商家價格、交易規則和流量實施「不合理限制」。
記者張卓在其移除的微信文章中寫道:「拼多多越好,時勢越壞。」該文指出,拼多多使消費者形成了一種不顧品牌,尋求最便宜選項的習慣。
網絡賣家Lulu Qi在2018年開始在拼多多銷售服裝飾品、毛巾、手機套件和充電線條,但表示平台的要求已經超出負擔。拼多多一直提供推動潛在客戶至其商品的服務,前提是她們需要達到APP建議價格。然而,這筆費用超出了她購買商品的成本。
「以那樣的價格經營是不可能的」,來自中國東南部城市深圳的Lulu Qi說道。其它拼多多政策也使得商家難以獲利,她表示,消費者對產品不滿時可以無需退回貨物即要求退款,這種情況每天發生五次左右。
不過,賣家們表示,難以離開拼多多是因為消費者忠誠度高。
來自北京的公司行政人員Gao Ning起初對使用該平台有所保留,但發現它是一個方便購買食品雜貨的方式。現在他從拼多多購買衛生紙、垃圾袋、垃圾桶、洗碗精和貓糧等商品。「拼多多仍然價格便宜一些」,他說道:因為「每個人都去那裏尋求物美價廉。」
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如何电子商务使中国的通缩更糟》一文通过描述中国最大电商平台拼多多在推动低价策略上的角色,以及这一行为对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拼多多的快速发展及其“拼多多效应”不仅让消费者形成追求更低价格的消费习惯,而且使得商家只能在降低成本和利润的压力下运营,导致整个市场的价格压力加剧,进而影响到中国的通缩形势。文章引用了经济学家中提到的亚马逊效应作为背景,但强调了电子商业平台对价格敏感性的加速作用,在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下,形成了一个自我强化的循环。这一分析提供了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和其宏观经济影响的独特视角。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虽然以Pinduoduo平台的竞争激烈和对商家压力的下降为主线,但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当前的一些困境: * **消费低迷:** 文章提到“消费者对价格非常敏感”,“中国消费者都在精打细算”,“经济下滑导致价格压力”,体现了消费市场的不振。 * **商家盈利压力大:** 文章强调Pinduoduo平台对商家的价格要求严苛,许多商家难以维持利润,甚至不得不承担商品退换货的风险。这反映了企业经营环境的艰辛。 * **经济增长放缓:** 文章提到“中国经济下滑”,“电商平台加速降价”,暗含着经济增长的疲软和市场竞争加剧的趋势。 这些要素虽然不是直接针对中国政府政策或社会问题的批判,但都反映了中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因此,我打分65 分,表示文章对中国经济现状有一定的负面描述。
原文地址:How E-Commerce Is Making China’s Deflation Worse
新闻日期:2024-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