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告别唯GDP论

中国总能给人带来惊喜。尽管经济增速远低于过去三十年繁荣时期的水平,但近期的数据表明,经济可能正在复苏。全球贸易的健康状况取决于这仅仅是昙花一现,还是预示着经济将重回强劲增长的轨道。

不幸的是,人们急于根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制定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目标能否实现、未达到或超出,来评估中国经济的状况。北京的目标依赖于一个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也存在缺陷的指标。更重要的是潜在的基本面情况,而最近的数据令人鼓舞。通过GDP的视角来看待中国经济的活力存在问题——人们普遍认为,相关数据经过官员的润色。

在一个一党执政的国家,实现高层设定的目标的政治动机非常强烈,现在尤其如此。领导人希望在2025年实现5%左右的GDP增长,而且很可能至少会非常接近这个目标。尽管这在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这远非一份完美的成绩单。房地产行业仍然面临困境,就业情况不佳,通缩压力依然存在。

但我们也不应过于苛刻。第二季度以相当积极的态势结束。制造业的萎缩幅度小于预期,这得益于新订单的增长,同时央行对经济形势做出了更为乐观的评估。在此之前,有数据显示,在购买家用电子产品的补贴推动下,消费者支出大幅增长。交易员们已经从争论进一步刺激的规模,转变为猜测政府是否会采取任何措施。(央行已经降息,但幅度不大。)

这些进展引出了对世界经济健康至关重要的问题。中国过去几年经历的经济下滑是否即将让位于更好的局面?或者,最新的数据是否掩盖了伴随与美国长期贸易摩擦而来的黯淡前景?据报道,至少6月份的部分工厂产出反映出,在美国关税暂停到期前,企业争相将产品运出,装上船只和飞机。预计本月会出现更多类似情况。

如果中国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这将减轻近年来美国为支持全球增长而承担的部分负担。在中国经济停滞不前的时候,美国经济表现良好——或者至少在征收严厉的进口关税之前是这样。在特朗普宣誓就职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上调至3.3%。这一上调主要归功于美国经济的强劲前景。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华盛顿在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之间的任何最终贸易协议中,给予美国出口商何种程度的减免。以及协议是否能够持续。

除了这种短期定位之外,GDP可能无法告诉我们太多信息。虽然对GDP的解读在中国一直特别成问题,但这种衡量标准正受到一些受欢迎的质疑。作为衡量经济活力的指标,它作为指导国家发展方向的权威指南,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

剑桥大学教授、著作《进步的衡量:计算真正重要的事物》的作者戴安娜·科伊尔认为,GDP这一衡量标准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反映了那个特殊时期的压力。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需要新的方法来量化福祉和进步。例如,医学的进步延长了寿命,提高了生活质量,应该给予应有的重视——环境恶化和冲突带来的危险也应如此。发达经济体应该关注这一点,而不仅仅是新兴市场。

科伊尔写道,对GDP的崇拜可以追溯到“当物质资本是战后时期增长的约束性因素,自然资源似乎是免费的,而紧迫的经济政策挑战被认为是有效的需求管理,以防止大萧条再次发生”的时代。“现在,自然是约束性因素。极端天气将摧毁大量的物质和人力资本……而且随着人类对自然栖息地施加更大的压力,新的动物源性疾病似乎很可能出现。”

她的观察来得正是时候。中国经济可能已经触底。但这并不意味着回到20世纪90年代或21世纪初的辉煌时期在遥远的未来是可行的。也许是时候降低对增长目标的崇拜,以及如何构建这一目标了。那将是一种真正的脱钩——也是一个令人愉快的惊喜。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虽然肯定了中国经济出现复苏的迹象,但同时也指出了房地产困境、就业问题和通缩压力等负面因素,并对GDP数据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暗示中国经济仍然存在挑战。

原文地址:Taking GDP Out of the China Equation
新闻日期:2025-07-02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