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峰会前夕:中国反制欧盟措施致关系蒙上阴影**

北京方面对欧盟限制其医疗器械制造商的举措进行了反击,但同时也保留了关键的例外条款,这为本月晚些时候即将举行的备受瞩目的中欧峰会前的双边关系增添了不确定性。

根据周日发布的多份声明,中国将把欧盟企业排除在中国政府采购某些医疗器械的范围之外,但仍将允许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参与。此举对西门子医疗和飞利浦等主要欧洲公司来说是一种缓解,这些公司已越来越多地实现了生产本地化。

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的教授表示:“这看起来更像是一种针锋相对的举动。”他认为,中国的措施是对欧盟在公共采购中限制中国医疗器械的狭隘回应。杰富瑞的分析师表示,由于这些公司“强大的本地业务”,它们受到的影响“微乎其微”。

在这些贸易举措出台之际,欧盟和中国领导人即将在北京举行会晤,届时可能会触及一些棘手的问题,包括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激增征收的关税,以及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北京对莫斯科的支持。

为回应欧盟的关税,中国已开始对部分欧洲白酒展开反倾销调查。上周五,中国对欧洲白兰地征收为期五年的关税,但对承诺将价格维持在最低水平以上的主要干邑生产商予以豁免。这些例外条款模糊了这些限制措施究竟是象征性的警告,还是意味着事态的严重升级。

中国商务部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周密在《环球时报》周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表示,医疗器械限制是“对等回应”,将“鼓励欧盟为中国企业营造公平合理的营商环境”。

中国领导人一直寻求与欧盟建立更紧密的关系,因为美国总统在关税和国防等问题上疏远了欧盟。但近几个月来,双方的紧张关系有所加剧,其中包括中国收紧对稀土的控制,这让欧洲企业陷入困境。有迹象表明中欧关系趋于紧张,据彭博新闻上周报道,中国政府计划将与欧盟领导人的为期两天的峰会缩短为一天。英国《金融时报》周一援引欧盟气候专员的说法称,布鲁塞尔方面也在推迟与中国签署关于气候行动的联合声明。

北京外国语大学的崔洪建表示,中国正在采取防御姿态,旨在传达如果欧洲缓和局势,中国将予以合作,但如果紧张局势升级,中国也准备做出回应。他说:“中国已为任何形式的峰会做好了准备。这与过去不同,过去中国总是试图促成一次富有成果的峰会。”

长期以来,欧盟一直抱怨其企业在中国未能享有公平的竞争环境,并经常被拒绝进入公平的市场。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口征收高额关税,理由是国家补贴使中国汽车获得了不公平的优势。中国商务部在6月初表示,与欧盟就中国产电动汽车设定最低价格的谈判已“进入最后阶段”。中国中央电视台旗下的社交媒体账号“玉渊谭天”在上周五表示,电动汽车谈判的技术部分已基本完成,但未说明消息来源。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虽然总体客观,但提到了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关税,以及对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担忧,还有中国收紧稀土控制等负面信息,表明作者对中国在贸易和地缘政治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

原文地址:China’s Retaliation to EU Curbs Clouds Ties Before Summit
新闻日期:2025-07-07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