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引发公众对政府的深刻不信任**
中国西北部天水市发生幼儿园学生铅中毒事件,超过200名学生的血铅水平异常,官方调查结果引发公众对当地政府的强烈质疑。
天水市政府本周早些时候宣布,在合式培新幼儿园的厨房工作人员使用含有有毒物质的工业颜料作为食用色素后,包括园长在内的八人已被拘留,原因是233名学生因此接触了铅。这一事件再次激起了人们对中国食品和环境安全问题的愤怒。
然而,在事件发生后的几天里,它也成为了公众对官方处理此类事件方式不满的焦点。在一个缺乏独立监督、官员面临迅速解决问题压力的体制下,这种不满情绪尤为突出。例如,新冠疫情初期,武汉地方当局拘留了试图警告病毒传播的“造谣者”,而官员们当时却淡化疫情的严重性。
在社交媒体上,许多人质疑政府报告的可信度以及官方媒体的报道。尽管一些探讨情况的文章仍然活跃,但部分讨论内容在中国严格控制的媒体环境中似乎受到了审查。一位居住在天水市的母亲向CNN表示,当地家庭对政府的调查结果普遍不信任。这位母亲由于担心地方政府的报复而要求匿名。
“所有的家长都认为(食物不是铅中毒的真正来源)。但我们不知道确切的原因……我们怎么可能知道任何事情?”她在电话采访中告诉CNN。“像我们这样的普通百姓可能一无所知——只有政府才知道真相,”她说。
CNN多次试图联系天水市政府寻求置评,并通过传真联系了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政府在周二的报告中表示,调查仍在进行中,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和其他中央政府部门的官员已参与调查。
**疑虑如警钟**
网上讨论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天水市进行的血铅检测结果与邻近省份西安的医院的检测结果之间存在严重差异。天水市的检测结果从未公开披露。一位幼儿园学生的母亲说,天水市当地部门告诉她,她孩子的血铅水平正常,但西安的一家医院后来发现她孩子的血铅水平为每升528微克。中国官方指南将此归类为“严重铅中毒”。
据官方媒体报道,在西安接受检测的70名儿童的血铅水平超过了铅中毒的阈值,其中6例超过每升450微克。所有血铅水平异常的学生的结果全貌尚未公开。
在调查报告中,地方当局表示,他们对幼儿园和三所附属学校进行了抽样调查,并检测了食品样本、水、室外土壤以及其他用品和设备。幼儿园的两种食品样本——蛋糕和玉米卷——被发现铅含量超过国家食品安全标准的2000倍以上。但这并没有消除人们的疑问。“孩子们每周只吃一两次三色枣馒头和玉米香肠卷,怎么会中毒这么严重?”一位姓吴的母亲告诉中国国家广播电台。
网上对该事件进行调查的独立博客已经获得了数万的点击量。一些讨论内容在中国严格控制的媒体环境中似乎受到了审查,尽管其他探讨情况的文章仍然活跃。一些说法提出了质疑,包括为什么学校(当局称其使用油漆是为了“吸引更多入学和增加收入”)不直接使用简单的食用色素,因为电子商务网站显示食用色素通常比工业颜料便宜。其他人则质疑官方媒体发布的经过编辑的闭路电视录像的可信度,该录像声称显示了在幼儿园厨房中使用色素的情况。
当地民众的担忧也因2006年发生在天水市同一地区的铅中毒丑闻而加剧。当时,据官方媒体报道,在天水市以外进行的检测中,发现200多名村民的血液中铅含量偏高。该铅中毒事件的来源从未正式披露。
目前的事件引起了中国网络生态系统中知名人物的关注,包括官方媒体《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对环境污染的质疑是合理的,但提出这些担忧的人需要在分析中保持客观性,不应将这些相关的疑虑视为紧急警报在社会上传播,”胡锡进在本周三在中国类似X的社交媒体平台微博上写道。但是,他也补充说,“关键是当局提供充足的信息以加强公众信任。”
悉尼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斯图尔特·汗教授告诉CNN,国家媒体报道中引用的血铅水平浓度如此之高,“通常需要连续几周到几个月的规律性接触,除非发生非常严重的急性中毒事件”,并且血铅水平会随着“持续的环境暴露”而逐渐升高。 खान教授表示,通过对更广泛的社区和儿童的家庭成员进行评估,以确定谁主要受到影响,可以排除食物、土壤或水等潜在的污染源。 खान教授没有参与此案。
铅中毒曾经是中国一个更为普遍的问题。据官方媒体报道,2010年,中央政府首次拨款专项资金用于重金属污染防治,此前一年至少发生了12起备受瞩目的案件,导致4000多人血铅水平升高。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主要围绕中国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展开,揭露了地方政府处理不当、信息不透明以及公众对官方调查结果的普遍不信任。文章引用了家长和专家的质疑,强调了事件的严重性和潜在的长期影响。虽然文章也提到了政府的调查和补救措施,但整体基调偏向负面,突出了问题的严重性和公众的不满。
原文地址:Local government investigation into kindergarten lead poisoning in China reveals deep distrust in authorities
新闻日期: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