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250亿美元债务困境引发“坏账银行”讨论**

香港贷款机构的不良贷款堆积如山,业内一些人士已经开始讨论设立一家“坏账银行”,以吸收这个金融中心的不良债务。知情人士透露,香港几家最大的银行之间已经就此进行了初步探讨,但要将这一想法付诸行动,贷款机构仍将面临重大障碍。

然而,这些讨论突显了业内人士对不良贷款累积日益增长的担忧。据估计,截至3月底,香港的不良贷款已增至250亿美元,占总额的2%,达到二十年来的最高水平。评级公司预测,到年底这一比例可能攀升至2.3%,成为亚太地区增幅最大的地区,且贷款质量可能在2026年之前进一步恶化。

香港的银行正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需要剥离以房地产资产为抵押的贷款,此前它们曾通过展期或修改原始条款来避免减记。一些银行在确认减值方面的拖延,掩盖了更为疲弱的潜在资产质量。前分析师Jason Bedford表示:“我们应该看到更多的不良资产出售,但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并没有看到。”他曾因成功预测2019年中国地方银行的困境而闻名。

包括恒生银行和交通银行在内的贷款机构最近与咨询公司进行了接触,并就成立一家特殊机构以接管其不良债务进行了早期阶段的讨论。知情人士表示,其中一家拟议的实体以中国的不良资产管理公司为蓝本,可能允许银行收回至少一部分贷款。目前尚不清楚该提议在银行和香港监管机构中获得了多少支持。

恒生银行和交通银行尚未对此事发表评论。上个月,香港还险些避免了一场更深层次的危机,各银行在紧张的谈判后,同意为陷入困境的开发商融创中国提供创纪录的110亿美元再融资。过去几年,政治和经济动荡震动了香港的房地产行业,写字楼空置率飙升至历史新高。

惠誉分析师表示:“商业地产,尤其是写字楼的供应过多,因此我们预计今年香港银行的资产质量将继续因该行业而恶化。”

尽管如此,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即使不良贷款率略有上升,银行业的整体资产质量“仍然可控,拨备仍然充足”。截至2025年3月底,本地注册银行的总资本比率为24.2%,主要银行的平均流动性覆盖率为182.5%,远高于国际最低要求。

虽然惠誉预测贷款质量将继续恶化,但它表示,鉴于贷款机构拥有充足的缓冲,情况仍然可控。分析师本周将恒生银行的评级上调至“买入”,称2025年至2027年的信贷成本已基本反映在内,股息看起来可持续,并看好股票回购前景。这家美国银行也对汇丰控股给予了“买入”评级。截至去年年底,汇丰控股的信贷减值总贷款激增至198亿港元,远高于2023年底的10.8亿港元。中银香港的减值损失在2024年增加了一倍多,达到17.9亿港元。截至2024年12月,香港最大的银行香港上海汇丰银行在香港商业地产的风险敞口为332亿美元,其中约46亿美元已发生信贷减值。

尽管香港商业地产的估值在过去几年中可能下跌了50%以上,但由于交易稀少,房地产公司和银行账面上的估值“实际上并没有大幅下降”。投资总监表示:“对于开发商和银行来说,这都是一个巨大的困境。如果一家银行被迫以50%的折扣出售商业地产,这将对其他建筑物和抵押品的估值产生影响,而且在当前对商业地产的悲观情绪下,可能会产生不良后果。”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按揭销售和资产交易总额为148亿港元,其中29亿港元(占20%)的交易以资本亏损出售。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它会监控银行是否“始终如一地进行适当和及时的贷款分类和拨备”,并由外部审计师进行独立验证。

由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贷款利率的基准)已经崩溃,贷款机构现在面临着贷款收入受到冲击的风险。据统计,一个月的香港银行同业拆息已从去年年底的4.6%暴跌至1.1%。企业贷款也一直疲软。惠誉分析师表示,由于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的下降,他“肯定看到了”净息差面临的一些压力,但与此同时,财富管理带来的费用收入看起来“非常强劲”。

对于Bedford来说,香港贷款机构的处境与陷入困境的中国地方银行不同,后者利用特殊目的实体来故意掩盖不良贷款。他说,香港的财务披露一直非常“以市场为基础”。不过,最终,银行正试图维持其房地产的按市值计价价值,这样它们就不会遭受巨额减值损失。他补充说,存在一种“结构性激励”,即不要采取任何会立即改变估值的行动。表示:“香港银行正经历一个非常典型的信贷周期。不良贷款正在上升,贷款增长停滞,银行开始提高风险评分标准,经济放缓。”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香港银行业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以及房地产市场可能带来的风险,揭示了香港经济中的潜在问题。虽然文章也提到了一些积极的方面,如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但整体基调偏向担忧和警惕。

原文地址:Hong Kong’s $25 Billion Debt Woe Sparks Talks on ‘Bad Bank’
新闻日期:2025-07-1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