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对产能过剩,商品市场迎来五大关注点**

“内卷”——一种投入与回报不成正比的过度竞争状态,已成为中国经济诸多问题的代名词,也是中国商品市场的一个显著特征。近几周,解决产能过剩问题已成为政策议程的重中之重。中国正努力应对产能过剩和恶性竞争,这些问题导致中国工厂出厂价格近三年持续下跌,威胁到经济目标,并引发了对这个全球最大工业材料生产国向全球市场倾销过剩产品的指责。

从钢铁等传统产业到太阳能等新兴经济驱动力,北京历来优先考虑供应安全而非利润。对投资者而言,关键在于识别出管理产能过剩的言论何时转化为实际行动。以下五个关注点有助于跟踪进展:

**钢铁行业**

中国年产量达10亿吨的钢铁行业受到的“反内卷”呼声最高。房地产崩盘导致的需求暴跌使该行业成为北京关注的焦点。今年3月,决策者承诺解决钢铁过剩问题。伍德麦肯兹有限公司预测,如果不加以控制,未来十年中国的钢铁过剩可能升至2.5亿吨。

政府可能仍会坚持削减产能,但从产量来看,钢铁制造商似乎正在朝着正确的方向引导市场。6月份大幅削减9%以上的产量后,上半年产量降至五年来的最低水平。瑞银集团驻澳大利亚分析师表示,只要钢铁厂在下半年能够保持盈利,“政府进一步削减钢铁产量的干预将是最小的”。

**铜冶炼行业**

政府对铜冶炼企业的态度较为温和,因为铜被认为是高科技和绿色制造业的关键材料。但这对于盈利能力并没有帮助。冶炼厂将精矿转化为精炼金属的加工费处于历史低位,现货价格已转为深度负值。

这些加工费反映了全球矿石的稀缺以及中国冶炼产能的持续扩张,导致过多的企业追逐不足的业务。全球铜价上涨应会激励矿商开采更多矿石。不可持续的冶炼亏损最终将减少中国的产能。无论如何,加工费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关键指标。

**太阳能行业**

太阳能是另一个面向未来的行业,但很大程度上一直靠自身发展。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增加了大量产能,甚至连中国在全球领先的装机量增长也被淹没。现在,这种增长正在放缓,越来越多的贸易保护主义正在扼杀出口。该行业的自律措施并没有奏效,导致制造商遭受巨额亏损,政府已开始采取行动。多晶硅是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价格是衡量市场状况的关键指标。在经历了数月的停滞后,随着交易商权衡北京对产能过剩的再次关注,多晶硅价格正在上涨。如果行业整合或政府积极干预,例如惩罚那些通过降价捍卫市场份额的公司,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收益。

**炼油行业**

炼油是政府在3月份针对的另一个行业,这表明随着经济电气化,中国对运输燃料的需求可能已经达到顶峰。就盈利能力而言,它是中国最脆弱的商品部门。最容易受到冲击的是被称为“茶壶”的规模较小的民营炼油厂,它们主要位于山东省,占市场份额的五分之一以上。

自今年年初以来,茶壶炼油厂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美国对伊朗原油的更严厉制裁以及对燃料油出口的打击已经挤压了利润率,迫使它们将开工率降至产能的50%以下,这大致是区分盈利和亏损的水平。国有竞争对手的情况要好得多,任何产能削减都可能首先出现在茶壶炼油厂中。

**煤炭行业**

中国庞大的煤炭行业是一个特例,因为政府明确命令矿商提高产量至创纪录水平,以防止本十年早些时候发生的 crippling 停电再次发生。但结果与其他行业的相似:价格和盈利能力暴跌。

煤炭行业机构本周对过度供应以及刺激国家经济的弊端发出了警告,与此同时,可再生能源在电力结构中的份额不断增加,中国的气候目标也越来越近。总的来说,采矿能力的提高被视为一项政策上的成功。最大的考验将在明年到来,届时政府已承诺开始减少其主要燃料的消耗。彭博资讯(Bloomberg Intelligence)表示,今年夏天的炎热天气可能会导致煤炭需求和价格出现温和复苏,但预计化石燃料的过剩将限制涨幅。由于莫斯科与欧洲的政治对峙,中国将受益于廉价的俄罗斯天然气。中国还表示将控制电动汽车行业中的“非理性竞争”,这表明决策者担心价格战会威胁到经济增长。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主要关注中国政府应对产能过剩的政策和行动,并分析了这些政策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整体上呈现一种关注和分析的态度。例如,文章提到了中国政府明确命令矿商提高煤炭产量,以防止停电再次发生,这被视为一项政策上的成功。

原文地址:Five Pointers for Commodities as China Targets Overcapacity
新闻日期:2025-07-17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