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岸债券一度备受追捧的关键优势已然消逝,这可能会引发外资持续流出。
据彭博社计算,外国投资者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并购买中国商业同业存单(NCD)的总回报率本周已降至约4%,自2023年2月以来首次低于美国国债收益率。这表明,对于寻求额外无风险回报的境外买家而言,中国商业同业存单的吸引力已不复存在。
该策略一度利润丰厚,自2023年中以来,外国机构持有的在岸商业同业存单规模大幅增加,从而推动了资金流入人民币债券市场。然而,随着美元走软削弱了在岸人民币的吸引力,美元持有者通过掉期策略获得的溢价也随之降低,该策略的吸引力今年开始减弱。需求降温的迹象表明,5月份海外投资者持有的商业同业存单头寸减少了近6%,为六个月来最大降幅。由于近年来商业同业存单一直是吸引外资流入的主要固定收益工具,因此其规模下降导致银行间市场资金外流扩大。
华侨银行外汇和利率策略主管表示:“资产互换为商业同业存单本质上是投机性的,一旦利差收窄,这种情况可能会逆转。”她表示,随着更多商业同业存单到期,资金外流可能会在6月和7月延续,投资者可能会选择不再投资。
在2024年中商业同业存单交易的鼎盛时期,海外机构能够从票据利率和美元兑换人民币中获得约6%的综合无风险回报。当时,相对于美国国债的溢价达到130个基点。外国资金与中国的大型银行进行交易,这些银行对外汇有着巨大的需求,以便在必要时支撑人民币汇率。
截至5月底,外国机构持有1.22万亿元人民币(1700亿美元)的中国商业同业存单,约占外国机构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总头寸的28%。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主要描述了外国资金从中国在岸债券市场流出的现象,以及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例如收益率下降、美元走软等。这表明中国债券市场的吸引力正在下降,可能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因此,负面情绪较高。
原文地址:A Key Selling Point for China’s Onshore Bonds Has Disappeared
新闻日期: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