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置身伊朗-以色列冲突之外,正合其意**
在遭受以色列空袭以及美国轰炸其三处重要核设施数周后,伊朗外交部长本周在中国举行的区域外交官聚会上提出了一个简单的要求。据伊朗国家媒体报道,阿拉格奇表示,他们这个由北京和莫斯科支持的上海合作组织应该建立一种协调应对军事侵略的方式,并在应对此类威胁方面发挥“中心作用”。
除了伊朗,上合组织的成员国中国和俄罗斯也是华盛顿议员们所称的“专制国家轴心”或伊朗、朝鲜、中国和俄罗斯之间日益增长的反美联盟的关键成员。但是,伊朗的提议似乎并没有得到该组织的直接认可。这个区域安全机构的10个成员国包括中国和俄罗斯这样的亲密伙伴,但也包括印度和巴基斯坦这样的竞争对手。阿拉格奇的信息中包含着伊朗公开表达的失望:上个月,当以色列和美国军队随意袭击顶级军事和技术目标时,其在北京和莫斯科的强大朋友似乎袖手旁观。
即便如此,在中国天津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晤时,根据中国发布的消息,阿拉格奇“感谢中国对伊朗的宝贵支持”。本月早些时候,在金砖国家(另一个由中国和俄罗斯支持的主要新兴经济体集团)峰会上,成员国伊朗得到的仅仅是一份“对蓄意袭击民用基础设施和和平核设施表示严重关切”的声明。该声明“谴责”了袭击,但没有指名以色列或美国。
中国的公开回应——明确谴责袭击,但不采取明显的直接和平行动——被广泛视为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有限的迹象,尽管近年来中国努力加强在该地区的经济和外交影响力。北京反而专注于利用这场冲突来强调另一个信息:中国不想成为像美国那样使用力量的全球领导者。
**中国的安全愿景**
长期以来,中国执政的共产党一直谴责美国的“霸权”及其“肆意使用”武力,并列举了美国近年来参与多起冲突的例子。由于与华盛顿在贸易和技术方面的摩擦,对北京来说,推销这一信息变得更加重要,因为它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朋友。它认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大胆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为此创造了一个机会。
过去十年,中国为执行其在南海问题上的争议主张而采取的强硬姿态,其对台湾的军事恐吓,以及其扩张的海军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其航母打击群最近在远离本土海岸的地方进行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大规模的演习),都引起了邻国的警惕,并助长了华盛顿对盟友发出不要与中国走得太近的紧急警告。北京谴责这是“虚伪”,2022年,中国领导人习近平提出了他自己的全球安全架构愿景——缺乏细节,但明确表示反对美国主导的联盟体系和军事干预。这一愿景将习近平和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聚集在一起,他们对北约的共同不信任——以及认为它是一个挑衅者的观点——是一个关键的契合点,也是北京从未谴责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潜台词。
专家表示,中国甚至在调解以色列和伊朗(一个与北京有着深厚历史和经济联系的国家)之间的冲突方面明显缺乏作用,这表明了中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力有限。但他们也表示,北京对作为大国参与该地区的安全事务兴趣不大。“在提供调解方面,(中国)已经提供并且非常愿意……但它在中东地区投射军事力量的能力有限,甚至更缺乏公开和直接参与的政治意愿,”荷兰格罗宁根大学中国-伊朗关系专家、助理教授威廉·菲格罗亚表示。
与美国不同,美国保持着大量的军事资产来支持其在该地区的盟友和利益,而中国在当地的军事存在仅限于位于非洲之角国家吉布提的一个海军基地。事实上,北京唯一的军事联盟是与邻国和同样的一党制共产主义国家朝鲜的历史性联盟。北京也回避了去年冬天为保护受也门胡塞武装袭击的关键航运线路而进行的国际努力,这些袭击是在以色列对加沙发动战争后发生的。尽管胡塞武装表示不会针对中国或俄罗斯的船只,但这些袭击危及了中国的商业利益。在推动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加沙实现停火的努力中,中国再次置身事外,尽管它将自己定位为呼吁停火和批评以色列战争的国际领导力量。
一些专家认为,如果中国拥有更大的全球军事力量,那么它可能会在其自身地区之外更多地施加这种力量。但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赵通表示,在以色列-伊朗冲突中,北京的重点是“将自己对国际法的支持呈现为优于西方军国主义、非法干预的替代方案”。“虽然这种叙事在中东国家中影响有限,但它在全球南方很受欢迎——在那里,它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形象,并加强其与华盛顿在全球层面的战略竞争,”赵补充说。
**锦上添花的朋友?**
即使北京的反应对德黑兰来说并不奇怪,但富尔顿表示,对于最近几周前往中国的阿拉格奇和伊朗国防部长阿齐兹·纳西尔扎德来说,去中国并“表现得一切都很好”可能是一颗“苦涩的药丸”。北京和德黑兰之间没有共同防御条约,这种关系基本上是经济关系。贸易情报公司Kpler的高级石油分析师徐慕宇表示,中国通过中间商进口了伊朗石油贸易的90%以上,去年为伊朗带来了约400亿美元的利润。即使在与中国最亲密的国际伙伴俄罗斯的关系中,北京也步履蹒跚:没有大规模供应莫斯科在乌克兰战争中使用的军事物资,而是购买俄罗斯燃料并向其提供可为其国防工业基地提供动力的两用商品。
这种支持,以及伊朗和朝鲜对俄罗斯战争的更直接的军事支持,引起了西方对成员国之间正在形成的协调,即所谓的反美“轴心”的警惕。但对“轴心”的最新压力测试似乎显示出其弱点:分析人士说,当以色列和美国的炸弹落在伊朗时,俄罗斯和中国似乎更关注自己的利益和言论,而不是在物质上支持伊朗或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阻止以色列或美国停止战斗。
然而,习近平和普京确实利用这场冲突来强调他们自己团结的阵线。即便如此,在与伊朗的关系方面,真正的考验可能是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中国力量项目研究员布莱恩·哈特在华盛顿智库最近举行的一次谈话中表示:“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中国在直接干预军事冲突方面将采取的行动存在局限性。”但是“现在就排除中国对伊朗的支持还为时过早。”哈特说,中国对俄罗斯的模式是“在很大程度上走到不提供公开军事支持的界限”,这可能成为一种动态,因为北京希望帮助德黑兰的政权继续掌权。据CNN报道,今年早些时候,生产导弹燃料所需的中国制造的两用化学品已运往伊朗。
即便如此,根据大西洋理事会的富尔顿的说法,鉴于伊朗上个月“无法投射力量来保卫其领空”以对抗以色列,北京可能对伊朗作为该地区强大的合作伙伴持更加怀疑的态度。当谈到最新事件可能如何影响所谓的“轴心”国家之间的任何协调时,基本面没有改变,他说。富尔顿说,中国、伊朗、俄罗斯和朝鲜远非西方那样的联盟或集团,而是对西方怀有“不满情绪的联盟”,但对于如何重塑全球规则以解决这一问题,却持有“非常不同的想法”。对于北京来说,“它在中东地区的需求是出于经济动机——它需要一个稳定的地区,而伊朗实际上并不支持这一点。伊朗为北京制造的问题与它解决的问题一样多。”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10
原因:
文章虽然没有直接批评中国,但暗示中国在伊朗遭受袭击时未提供实质性支持,以及对中国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对中国在该地区作用的保留态度。
原文地址:China was on the sidelines of the Iran-Israel war. That’s just where it wanted to be
新闻日期:2025-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