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龙也爱“发推”?中国发现化石揭示鸟鸣起源

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恐龙在电影中总是发出隆隆的吼叫声。但这些银幕形象的化石原型,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此类戏剧性声音的证据。

上周发表在《PeerJ》杂志上的一篇论文中,研究人员宣布在中国发现了一种草食性恐龙的化石,它保存着一个惊人地类似鸟类的喉咙。这一发现为了解鸟鸣的起源可能追溯到恐龙时代提供了线索。

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古生物学家徐星表示,这种身长约两英尺的恐龙被研究人员命名为“普拉奥龙”,发现于中国东北部一块有1.63亿年历史的岩石中。这具基本完整的骨骼为了解这种行动敏捷、长着喙的动物提供了有力的解剖学视角,它是后来演化出“鸭嘴龙”和角龙的家族的早期成员。

出土普拉奥龙的侏罗纪地层也是其他恐龙发现的来源地,比如长有羽毛的原鸟类近鸟龙、体型微小的蝙蝠状奇异龙以及长有羽毛的草食性恐龙天宇龙。与这些动物不同,普拉奥龙没有保存下明显的软组织,这有助于更好地解释它生前的外貌。“在化石的某些部分,我们以为发现了非常细的丝状物,但我们无法证实,”徐博士说。

研究小组确实在化石的胃部区域发现了有趣的构造,但尚未确定这些构造是什么。“它们可能是胃内容物——这种恐龙吃掉的食物,或者是器官,甚至可能是体内的卵,”徐博士说。

最有趣的遗骸是在喉咙里发现的。在脊椎动物中,发声器官在保护气道和帮助产生从简单的嘶嘶声和咕噜声到语音的各种声音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大多数现存的爬行动物中,这些组织由软骨组成,可以产生简单的风箱声、咕噜声、呻吟声和啁啾声。现代鸟类的发声器官部分由精致的骨骼组成,使它们能够发出更复杂的声音——包括在某些情况下模仿人类的语音。

恐龙发声器官的解剖结构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即使你保存了一个恐龙骨骼,你也不一定能将这些孤立的骨骼与其他头骨元素一起保存下来,”徐博士说。“它们是非常薄的骨头,非常脆弱,难以保存。”

第一份关于非鸟类恐龙化石发声器官的报告——甲龙类恐龙,生活在普拉奥龙之后数百万年的结节龙,直到2023年才出现。虽然研究人员得出结论,结节龙缺乏在鸟类身上发现的独特声匣,但它的骨质喉部足够大且灵活,可能有助于发出类似鸟类的声音。徐博士说,普拉奥龙似乎也有类似的发声装置,尽管它不太发达。

普拉奥龙和结节龙属于在数百万年的进化过程中彼此分离的恐龙家族。每一个都与产生现代鸟类的谱系相距甚远。徐博士说,虽然它们有可能在不同的谱系中独立进化,但在不同群体中存在类似的发声器官表明,类似鸟类的声音可能早在2.3亿多年前就随着恐龙最早的祖先出现了。

就目前而言,在从鹦鹉到企鹅的所有动物身上发现的更复杂的发声机制——特别是它们的声匣,鸣管——在非鸟类恐龙中仍然未知。但徐博士说,它们可能有一天会在保存完好的化石中出现。甚至有可能它们已经出现过,但只是被误认了,因为这些微小而脆弱的骨头很容易被遗漏。

“我们希望将来我们能找到更多与声音相关的特殊结构,这样我们就可以研究恐龙是如何发出声音的,”徐博士说。

那么普拉奥龙听起来像什么呢?它会像小鳄鱼一样鸣叫、吱吱叫或啁啾吗?

“我们不知道,”徐博士说。“这可能是一些奇怪的声音。很难预测。”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50
原因:

文章报道了中国科学家在中国发现的重要恐龙化石,这项发现对于研究恐龙的演化和行为,以及鸟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提升了中国的科研形象。

原文地址:This Dinosaur Probably Tweeted More Than It Roared
新闻日期:2025-07-18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