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欧采取强硬策略,峰会前景不明**

在通过经济压力和战略抗衡迫使特朗普政府达成贸易休战后,中国似乎正对欧洲采取同样的强硬手段。

中国对欧洲的贸易限制进行报复,指责欧洲实行保护主义,放缓关键矿产的出口,并进一步拥抱俄罗斯。中国最高领导人在中欧峰会前夕,承诺支持莫斯科。

这些举动是中国在与布鲁塞尔的贸易和地缘政治争端中采取强硬姿态的一部分。中国希望欧洲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高额关税,并避免进一步的贸易限制。欧盟领导人认为,北京实际上是在支持俄罗斯在乌克兰的战争,并且担心中国倾销人为压低价格的产品,可能会破坏当地产业。

北京已经认识到,它有可以用来对抗外部压力的筹码。它通过展示全球产业对中国关键矿产的依赖程度,顶住了特朗普政府严厉的贸易战。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可能认为自己处于更有利的地位,因为西方团结正在瓦解,特朗普总统的“美国优先”外交政策削弱了欧洲和美国之间的历史纽带。

苏黎世大学的中国问题专家西蒙娜·格拉诺表示:“北京认为全球秩序正在变化。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美国过度扩张,并且忙于世界各地的多重冲突和国内两极分化。”

格拉诺女士说:“由于跨大西洋联盟内部出现分裂或疲劳的迹象,中国领导人认为有更多空间来维护自身利益,尤其是在贸易、技术和安全领域。”

这种算计在中国对待周四峰会的方式中显而易见。此次峰会将包括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和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以及其他欧洲高级领导人。双方将纪念建交50周年——通常北京会借此机会展示其伙伴关系。

然而,会议的每一个细节似乎都在强调中国对力量对比的看法。峰会在北京举行,尽管轮值主办国本应是布鲁塞尔。据欧盟称,会议将仅持续一天,而此前曾宣称是为期两天的活动。人们对峰会取得任何具体成果的期望都很低。

27个成员国的欧洲集团陷入两难境地,既想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而美国正向该地区施压,要求其对中国采取更强硬的立场,又需要维持与中国的稳定关系。

但近年来,布鲁塞尔对北京的态度变得更加强硬,原因是巨额贸易失衡,去年超过3500亿美元,以及北京与俄罗斯的结盟。

冯德莱恩本月在欧洲议会发表讲话时,指责中国“用廉价的、补贴的商品充斥全球市场,以消灭竞争对手”,并歧视在华经营的欧洲公司。她还警告说,中国支持莫斯科在乌克兰发动的战争正在欧洲制造不稳定。

她说,她计划在北京的会议上向中国官员提出这些担忧。如果以中国最近的强硬姿态来看,中国不太可能在峰会上接受这些批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回击冯德莱恩,称需要“再平衡”的是欧盟的“心态”,而不是中国与欧洲的贸易关系。

今年早些时候,中国放缓了对欧洲的稀土矿物出口,向欧洲各地的高科技公司发出了警报,并导致欧洲汽车零部件制造商的生产线暂时关闭。本月,中国对欧盟限制政府购买中国医疗器械的行为进行了反击,对欧洲医疗设备实施了类似的政府采购限制。

尽管姿态强硬,但北京不能把欧洲逼得太紧。中国需要欧洲市场来消化其工厂生产的过剩电动汽车、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在国内,巨大的价格战已经缩小了利润,促使习近平和其他领导人警告企业不要参与“无序和低价竞争”。而且,随着特朗普政府试图对中国关闭其他市场,欧洲的重要性只会增加。

格拉诺说:“欧洲仍然是中国不可或缺的经济伙伴。但如果北京做得过火,可能会发现自己更加孤立。”

尽管如此,中国在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问题上仍然表现出挑衅姿态——北京认为俄罗斯是制衡西方的重要伙伴。欧洲长期以来抱怨说,北京购买俄罗斯石油以及供应军民两用技术,使得克里姆林宫能够延长其在乌克兰的战争。

中国声称在冲突中保持中立,但这种立场在西方受到了极大的怀疑,部分原因是中俄关系的密切。习近平上周在北京会见俄罗斯外长谢尔盖·拉夫罗夫时,呼吁北京和莫斯科“深化”他们的关系,并“维护”他们的“安全利益”。

本月早些时候,据一位了解会谈情况的欧洲官员透露,中国最高外交官王毅在布鲁塞尔私下告诉欧盟官员,结束战争不符合北京的利益,因为这可能会将美国的注意力转移到亚洲。这位官员在向《纽约时报》透露闭门会议的细节时要求匿名。王毅的言论最初由《南华早报》报道。

中国尚未对据报道王毅所说的话发表评论。

但前中国外交官、北京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认为,归因于王毅的说法没有道理,因为中国认为美国有能力同时在亚洲和乌克兰的命运中发挥影响力。

高志凯对欧洲对中俄关系的批评不屑一顾,他说该地区基本上应该管好自己的事,专注于改善人民的生活。

他说:“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他们没有资格成为地缘政治对手。他们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中国对欧洲的策略本质上是分而治之。高志凯说,它认为欧盟是鹰派,并试图尽量减少其政策的影响,同时拉拢欧洲的主要企业,主要是来自德国和法国的企业。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中国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Philippe Le Corre表示,希望北京能够帮助欧洲向克里姆林宫施压以结束战争的希望已经“破灭”,他也不再乐观地认为布鲁塞尔和北京会在贸易问题上妥协。

他说:“双方之间没有信任。”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描述了一些事实,但整体基调偏负面。例如,强调中国对欧洲的“强硬策略”,暗示中国利用与俄罗斯的关系来对抗西方,以及对中国贸易行为的负面描述。作者引用了一些批评中国的观点,如冯德莱恩的指责和对王毅言论的描述。

原文地址:China’s Hardball Tactics Set Tone for Difficult Summit with Europe
新闻日期:2025-07-21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