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未能充分利用欧洲对美国关税的不满**

波士顿经济编辑在此为您分析欧中关系。在欧洲经济共同体(现欧盟)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五十年后,双方关系正处于“关键时刻”。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周四对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如此表示。习近平在峰会开幕词中也表达了类似看法,称中欧关系正处于“历史关头”。

然而,情况似乎并不乐观。过去几十年里,欧洲企业纷纷扩大在华业务,但如今,一些行业领头羊正面临地位削弱的局面。大众和梅赛德斯-奔驰等企业正受到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挑战。欧洲高铁公司在技术转让后早已失去业务。医疗设备制造商现在正与新崛起的中国竞争对手展开较量。

中国政府对本国工业基地的扶持,以及布鲁塞尔方面对全球自由贸易架构的乐观信任,共同导致了欧盟与中国之间贸易的严重失衡。欧盟的贸易逆差预计今年将超过4000亿欧元(4700亿美元),远超美国去年对华2950亿美元的逆差。

欧盟对中国的担忧还延伸至其与俄罗斯的伙伴关系,而俄罗斯目前正发动二战以来欧洲最大规模的冲突。在欧盟-中国峰会前夕,布鲁塞尔制裁了多家中国公司和银行,引发北京方面的强烈不满。

数月前,鉴于特朗普总统对双方的关税威胁,中国领导人曾试图说服欧洲考虑与中国合作。北京方面取消了2021年因争端对欧洲议员实施的制裁,外交部长王毅会见了多位欧盟成员国的同行。在匈牙利等一些国家,对华态度仍然积极,中国企业的投资也在不断增加。习近平周四表示,希望欧盟保持其贸易和投资市场的开放,并表示欧盟目前面临的挑战“并非来自中国”——这显然指的是特朗普。

但近几个月来,欧洲的总体方针发生了巨大转变,对中国企业采取了更严格的限制措施,例如去年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关税。上个月,布鲁塞尔限制了医疗设备制造商获得采购合同的途径。(中国本月对此表示不满。)欧盟还首次对向中国传输数据处以惩罚,对TikTok所有者字节跳动处以罚款。

正如美国前财政部和贸易代表办公室官员布拉德·塞特瑟本周在X上发表的文章所说,“不难看出欧盟对华态度转变的根源”。他强调了欧洲巨大的贸易逆差,称之为“欧洲的中国冲击”。

在最新一期的《特朗普经济学》节目中,我们讨论了鲍威尔是否高估了美国贸易战引发的通胀风险。彭博社政府和经济主管担任主持人,嘉宾包括美国指南针创始人兼首席经济学家奥伦·卡斯,以及曾在特朗普第一届政府担任多个职务的彭博经济首席美国经济学家。

上半年消费复苏不平衡凸显了中国增长前景的一个关键风险:国内需求的持续改善可能需要时间才能实现。彭博经济的研究表明,即使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消费支出的持久增长也可能出现缓慢,并伴有反复。

彭博经济的经济学家表示,鉴于当前更为严峻的结构性阻力,快速转变不太可能。可持续复苏不仅取决于持续的刺激措施,还取决于更深层次的结构性改革。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30
原因:

文章虽然描述了中欧关系的复杂性,但重点突出了欧洲对中国贸易逆差、市场准入限制以及中国与俄罗斯关系的担忧,整体基调偏负面,暗示中国未能有效应对欧洲的疑虑,并且对中国企业的限制在增加。

原文地址:China Fails to Capitalize on Europe’s Grievances Over US Tariffs
新闻日期:2025-07-25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