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强总理回应产能过剩质疑:中国制造靠的是勤奋,而非补贴**
北京——针对欧盟高级官员有关中国政府补贴导致全球产需失衡的批评,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以一种略带自嘲的方式回应称,中国成功的秘诀在于努力工作——或许是过于努力了。
李强在北京举行的一次研讨会闭幕式上表示:“目前,许多企业——尤其是在制造业领域——都深切感受到中国制造业的强大,以及中国人民的无比勤奋。工厂几乎24小时运转。”
他还补充说:“有些人认为这给全球供需平衡带来了新的问题。”但他表示,这是一个“独立的问题,我们已经意识到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将中国经济的产能过剩问题作为她访问的核心议题,李强的这番回应不太可能说服她。中国在全球制造业领域新取得的 Dominance,部分是以德国等国家为代价的。随着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将出口从美国转移出去,欧洲面临的风险也在上升。
冯德莱恩在随后的记者会上表示:“其他市场对中国出口的限制越多,贸易转移和对欧盟单一市场造成的压力就越大。在我们进行重大投资之际,这使得我们自身的产业竞争力面临风险。”
李强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中欧商业研讨会上发表上述坦率言论的,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也出席了会议。
此前,北京方面对“内卷”的态度似乎发生了转变,内卷被认为是导致各行业价格和利润下滑的原因。以习近平为首的高层官员最近表示,他们可能最终会解决在中国被称为“内卷”或通货紧缩的价格战问题,这引发了人们对类似于先前去产能改革的大规模改革的猜测。冯德莱恩表示,“中国领导人已经开始研究内卷问题,并表示愿意更多地支持消费,减少生产。”
中国是主要经济体中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目前已接近49小时,高于2019年的46小时。
中国政府周四开始就修订《价格法》征求公众意见。该法于1998年生效,但鉴于此后中国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现在看来已经过时。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其去年的年度评估中指出,中国在2009年至2022年期间采取了约5400项补贴措施,占所有G20经济体采取措施总数的2/3。IMF的数据显示,中国受补贴产品的出口比未受补贴产品的出口高出1%。
除了国家支持的投资所发挥的作用外,中国制造业的实力还得益于包括新冠疫情期间供应链中断、能源优势和技术突破在内的诸多因素。但由于国内需求在房地产市场下滑的背景下依然疲软,工业生产的扩张速度超过了消费支出,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
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出和消费的失衡已导致几十年来的通货紧缩,损害了企业利润和工人收入。周四,李强借此机会回击了有关中国利用补贴来提升制造业实力的批评,称中国不像欧洲那样富裕。“我们负担不起,”他说。“我们不会愚蠢地用辛辛苦苦挣来的财政资金来补贴产品,然后把它们卖到海外让外国人享受。我们不会那样做。”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虽然引用了中国总理的回应,但主要篇幅都在强调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以及由此可能对欧洲造成的负面影响,以及引用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中国存在大量补贴的报告,暗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存在问题。
原文地址:China Premier Links Factory Boom to Hard Work, Not Subsidies
新闻日期:2025-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