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谈判:中国能否降低对出口的依赖?**

本周即将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新一轮美中贸易谈判中,中国对出口的高度依赖可能成为一个关键焦点。但即使达成贸易协议,也未必能帮助北京实现经济再平衡。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表示,他希望谈判能够讨论这个问题,以及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的问题,这些行为削弱了美国对这两国的制裁。

此前,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宣布与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达成协议,这增加了人们对谈判取得突破的希望。

美国希望中国做到两件事:一是减少美国和欧盟都认为许多行业(包括钢铁和电动汽车)存在的过剩产能。二是采取措施增加中国消费者的支出,使经济更多地依赖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

贝森特在接受财经新闻网络CNBC采访时表示:“我们还可以讨论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那就是中国需要进行的重大再平衡。”他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出口中所占的份额接近30%,“不能再大了,而且应该缩小。”

这些问题并不新鲜,中国多年来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出于国内原因,而不是为了减少与美国和其他国家的贸易顺差。

贝森特的前任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去年访华时,将产业政策作为重点。她指责政府补贴导致“人为廉价的中国产品”充斥全球市场。欧盟领导人周四在北京与中国同行会晤,欧盟也以补贴为由,对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征收关税。

上世纪80年代,当美国制造业被丰田和索尼等公司的出口产品淹没时,美国曾向日本施压,要求其增加消费者支出。经济学家长期以来认为,中国同样需要转型为更加以消费为导向的经济体。消费支出在中国经济中所占的比例不到40%,而美国接近70%,日本约为54%。

中国领导人长期以来一直在谈论工厂产能过剩和消费支出疲软等问题,并在过去20年中寻求各种途径,使经济摆脱对出口制造业和对水坝、公路、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的大规模投资的依赖。

激烈的价格战引发了官方媒体的批评报道,称一些公司正在“竞相触底”,在质量甚至安全方面偷工减料以降低成本。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企业还扩大了海外业务,在那里他们可以收取更高的价格,但仍然低于当地竞争对手,从而造成了政治反弹。

所有这些竞争和降价导致中国面临通货紧缩或物价下跌的困境。当公司从其产品中获得的收入减少时,它们往往会减少投资。这可能导致裁员和工资下降,从而削弱商业活动和消费能力——这与提高消费支出在推动整体增长中所占份额的长期目标背道而驰。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政府正在花费数十亿美元为那些以旧换新购买汽车或家用电器的人提供退税和补贴。

但承认问题和解决问题是两回事。经济学家表示,需要进行更根本的改革,以促进消费和控制产能过剩。这些变化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实现。

中国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最多的就业机会,但它们受到了政策波动和贸易战压力的影响,尤其是在疫情爆发以来。

人口结构变化是另一个挑战,因为中国的人口正在萎缩和老龄化。

许多专家主张扩大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保险、养老金和其他支持系统,以便人们能够更自由地消费,而不是为医疗紧急情况或退休储蓄。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家严 Se 在最近的一个论坛上警告说,如果中国不加大福利力度,通货紧缩将成为一个长期问题。

他说:“中国人民应该过上更好的生活。”

该商学院院长刘俏在同一论坛上提出了另一种可能性,即改变地方政府官员的激励机制,奖励他们提高消费或家庭收入,而不是仅仅为了达到经济增长目标。

他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在全国范围内发生,但可以在一个省份进行试验。

他说:“这将发出一个信号,表明中国需要一种不同的方法。”

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已将把中国转变为技术强国作为首要任务。随着美国收紧对中国获得高端半导体和其他先进技术的限制,这一目标变得更加紧迫。

高科技制造业的产出正在快速增长,增加了潜在的产能过剩,就像政府鼓励太阳能电池板和风力涡轮机等“绿色”技术时发生的情况一样。

包括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内的各个行业已承诺解决这个问题,但一些地方政府正努力维持亏损企业的生存,不愿失去税收和就业机会,或未能达到经济增长目标。

展望未来,政府正在呼吁加强人工智能等领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协调,以便每个省份都不提倡同一个产业。但政府为应对更高关税的影响而采取的行动往往会支持已经产能过剩的行业,而且近年来消费在经济中所占的份额有所下降。

世界银行在其最新的中国经济报告中表示:“家庭消费的持续改善需要更大的改革魄力。”

美联社驻曼谷商业记者伊莱恩·库尔滕巴赫对本报道亦有贡献。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0
原因:

文章虽然客观地描述了中美贸易谈判的背景和现状,但也突出了中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对出口的过度依赖、产能过剩、消费不足以及潜在的通货紧缩风险。此外,文章还提到了美国和欧盟对中国产业政策的批评以及对中国企业海外扩张的担忧,这些都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

原文地址:US-China trade talks: Can China reduce its export dependence?
新闻日期:2025-07-26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