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产出增速或因雨涝和产能限制放缓**
彭博社对33位经济学家的调查显示,由于暴雨扰乱了工厂和矿山运营,且政府加大力度控制过剩产能,中国上月工业产出扩张速度可能急剧放缓。预计将于周五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7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低于上月的6.8%。预计增速将放缓至4.6%,为五个月来最低。
中国决策者对反映经济第三季度表现的指标将密切关注,他们对额外的刺激措施保持观望态度。在7月份召开的会议上,官员们表示,将侧重于落实已计划的支持措施,并承诺在必要时加强援助。
上个月,中国多个地区遭受高温、暴雨和洪水袭击,迫使工厂和矿山暂停运营。在国务院于7月初表示,他们正在解决所谓的“内卷”运动中企业之间残酷的竞争后,当局正在加强对钢铁等行业过度生产的审查。
今年上半年,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增长了5.3%,远高于北京设定的5%左右的年度目标。但未来的挑战依然严峻,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通缩压力日益加剧。中国央行周三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以人民币计价的新增贷款20年来首次出现收缩,反映出企业和家庭投资和支出的意愿极其低迷。调查显示,1月至7月期间,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收缩幅度可能较上半年有所加深,从而抑制了工业企业利润的增长。
经济增长势头的降温可能给就业市场带来压力,预计上月城镇调查失业率将小幅上升至5.1%。
与美国的持续贸易谈判也带来了不确定性,使得企业在扩张方面持谨慎态度。美国平均约55%的关税已大幅减少了中国对世界最大消费市场的出口。任何降低关税的谈判都可能十分艰难。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曾表示,华盛顿希望看到中国在较长时期内采取措施,阻止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化学品流动,然后再降低关税。她还排除了将中国在美投资纳入任何贸易协议的可能性。
与其他已承诺与美国达成数十亿美元协议的日本和欧盟等地区相比,这使得中国减少对美贸易顺差的难度可能更大。在国内,投资者将密切关注政府和企业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削减过剩和过时的产能。尽管政府口头上表示要缓解企业之间的内卷,但考虑到许多受该问题困扰的行业都是私营企业,且国内需求一直疲软,因此人们对政府主导的这场运动的有效性仍存疑问。结束太阳能和电动汽车等行业的价格战,对于重振经济至关重要。这也将解决贸易伙伴对中国商品涌入其市场并挤压当地产业的担忧。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40
原因:
文章虽然客观报道了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如工业产出放缓、房地产低迷、通缩压力、失业率上升等,但也提及了贸易谈判的不确定性和来自美国的压力,这些都对中国经济构成了负面影响。
原文地址:China’s Industrial Output Seen Slowing on Rain, Capacity Curbs
新闻日期:2025-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