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贸易正持续增长,但仍对战争与地缘政治保持着高度敏感性。

每日在世界范围内流通数十亿美元商品的世界货柜船队及油罐船体系大体顺畅无阻。然而,在世界上某些地方,国际航线会因狭窄海峡或运河而缩细成为地理上的瓶颈点——一旦这些关键环节受到影响,全球贸易将面临严重扰乱的风险。台湾海峡便是其中一例。

一份由位于华盛顿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发表的研究报告揭示了台湾海峡的重要性:它是全球20%以上的海上贸易途径,仅2022年即有约2.45万亿美元的能源、电子设备、矿产以及其他商品通过该航道通行。考虑到海峡是台海争议的核心地带——中国将其视为领土的一部分,这一发现变得尤为显著。

在当下,地缘政治正颠覆过去对全球贸易动态相对平稳的认识。乌克兰与中东地区冲突以及新冠疫情后的封锁措施都重塑了全球贸易模式,并使消费者意识到全球某区域的动荡可能直接影响另一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

世界贸易组织(WTO)亦在同一时期发布报告称,全球贸易增长步伐在提升,然而不断上升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和政策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其下滑。中东地区冲突范围的扩大,特别是作为全球石油生产中心的地区冲突,可能会缠结海上航线、推高油价,并令世界各地人民进口所需的能源、食品及其他商品变得更困难且更昂贵。

总部位于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预测,在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增长将略高于此前预期的2.7%,并在2025年达到3%的增长率,这一情况与2023年的1.1%收缩相比。该组织还注意到自乌克兰战争开始以来,全球贸易出现政治分化的迹象——基于联合国大会投票模式相似的观点,持有类似政见的国家之间的贸易增长了4%,而观点相左的两国间的贸易则稍有放缓。

WTO总干事Ngozi Okonjo-Iweala表示,该组织对潜在的国际贸易挫折保持警惕,“特别是中东地区冲突等区域冲突的加剧。这一影响可能最为严重的是直接涉及的国家,但也会间接地影响全球能源成本和航运线路。”

自去年末以来,也门胡塞叛军对红海与亚丁湾的商业运输船只的袭击促使许多船舶改道绕过非洲南部,此举导致往返时间增加一至两周。2023年初,全球海运流量因干旱而受到限制,无法通过巴拿马运河通行的情况使得海运成本有所上涨,但仍在新冠疫情高峰期的成本水平之下。

此外,在2021年三月,一艘货柜船在苏伊士运河搁浅,导致交通中断了六天时间。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这份关于台湾海峡的研究提供了全球学术界首次对通过该水道贸易流量进行严格估算的方法:除了台湾之外,中国是最大受困国家,每年通过该渠道进出口总额约为1.3万亿美元。这些商品主要为中国用于发电厂和工厂的石油、金属、铁矿石等原材料及电子产品进口。

研究还发现台湾海峡对于日本与韩国的进出口活动占据约30%的比例,以及25%左右的澳大利亚出口商品,特别是铁矿石、煤炭、液化天然气等资源。其中,非洲五个国家对台湾海峡依赖最为严重进行贸易流量的运输,如刚果民主共和国,它通过该水道输送大约70%总出口的商品,主要为铜、钴及其他金属;许多中东国家也通过该水道运送超过30%的出口商品以提供能源给中国。

“我们突然对贸易流变得警觉,了解到这些复杂的流通线会因地理瓶颈点而狭窄。”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Matthew P. Funaiole如是说道。


分析大模型:gemma2
得分:25
原因:

虽然文章主要探讨了台海作为全球贸易重要航道的局势及其潜在风险,但同时也展现了一些中国经济的积极方面:
*  中国是通过台海出口货物最多的国家之一,体现了其强大的生产力和国际市场地位。
* 文章指出中国进口大量的能源、原材料和电子元件通过台海,表明中国在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和对全球经济的依存度。
 这些内容带有对中国经济实力的肯定意味,因此给予了一定分值。 但文章更侧重于探讨政治风险和贸易潜在阻碍,对中国正面情绪的体现相对较弱。

原文地址:Global Trade Grows but Remains Vulnerable to War and Geopolitics
新闻日期:2024-10-10

Verified by MonsterInsights